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日期:2005-7-15 17:23 阅读: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摘  要】学会学习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政治、社会课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性课程的教学改革,从中获得了一点体会概括之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合作   尝试   质疑   学习方式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教育领域对时代变革的回应。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我们认为初中生所要接受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的一生所需的知识不可能在初中甚至更高一级学校里能够全部得到的,只有掌握了探究和发现知识的方法才能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不断地获取知识,故此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教育者最终的真正目的。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在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问题——探索——转化——创造

 

    近一年多来,我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方面在原来基础上又做了新的尝试。目前,初步总结出以下三种学习方式:

 

(一)以合作为标志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的,上课时,学生面对教师依次而坐,教学中多数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面对的难题越来越多,单靠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攻克,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为学生提供与人合作的方法与经验,以小组合作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时空。学生可以安排成四--六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发展。为了使小组学习真正具有合作学习的实质,我们强化了小组的建设,优化了小组的结构,如安排了组长、记录员,小组发言人等,同时教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明确课题----分组探索----教师点拨----悟出规律几个步骤,很显然是从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边学边教。这时,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同时教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们在上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大洋与大洲》、《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航路的开辟》等这些教学改革课时,都采用了小组合作这种方法。如:在上《大洋与大洲》这一课时,教师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拼地图。教师把原有世界地图剪成碎片,然后由学生重新拼成一幅世界地图。这时,各合作学习小组纷纷动手,根据观察,几乎每位同学都参与这一活动,课堂参与率很高,大家互相分工配合,边看地图边确定位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有的叫到这是非洲、这是亚洲、这是大洋洲------结果有几组在2分钟之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他几个小组最终都完成了任务。在学生汇报时,发现拼图方法有好几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上《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各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分别组成四个航海探险小组,开辟出四条不同的海上新航线。各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有的同学找资料、有的同学查地图,有的同学在作记录------俨然象一个个航海家,工作做得非常认真细致,通过大家分工协作,很快地找出新航线,当每个学习小组在介绍本组新航线开辟过程中,都增加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非常详尽地进行讲解,让其他小组同学听起来更加津津有味,同时也增长不少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去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就水到渠成了。这种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进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当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良好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的学生不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孤立分子,而是一个被社会化了的人。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不仅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余地和合作学习空间,而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各抒其见,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容许学生有异议。一句话,让学生在融洽的、有利于交往的心理氛围中萌发创造的动机,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摩擦碰撞的环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以尝试为标志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以模仿为标志的,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亦步亦趋,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这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这一种学习方法显然已不适应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需要。以尝试为标志的学习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信息进行迁移或重组。如在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持人和竞赛参与者,教师自己则成为竞赛评委;《我国三个司法机关和三个诉讼法律》这堂课设计了模拟法庭,学生成为模拟法庭的法官、被告、原告、陪审团及观众等,《新航路的开辟》这堂课让学生成为勇敢与机智的航海探险家;《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我设置人生AB剧,让学生亲自参与人生AB剧的选择。通过以上教师设置的特定教学情境之下,让每位学生都进入了特定的角色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尝试地体验所处角色的感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从做中学的研究步骤,可以促进学生能动地思考问题,发现知识的情境。学生在进行事后的反省时,实际上是对先前研究过程中的温习,是对重要研究方法和知识点的回顾。引导学生追求新知时,教师要善于发现知识和学科的本身结构,加强学生对该学科内在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地由具体思维向在概念上更恰当的思维方式前进。我们不应被动地跟随学生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而应当给学生提供合适、富有挑战性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智力跳跃式地前进。

 

(三)以质疑为标志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都是建筑在对书本知识与结论深信不疑的基础上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演绎与证实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学生的确学到了知识,但同时僵化了思维,扼杀了创造。因为创造从来是从怀疑原有的结论出发的,科学的本质就是推陈出新。没有怀疑,就无需探索,没有探索,哪来的创新?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质疑问难,甚至组织学生尝试证伪,鼓励学生试图去推翻某一个定理。在尝试证伪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学还产生了更为积极的效果,那就是张扬了科学的批判精神。例如:在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课时,贫困队代表向发展队发问:当今世界可不可能发生第三次世界打战,为什么?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许多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激起了学生的激烈辩论,在争论中逐渐形成了共识。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同时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效应。又如《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课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郑成功、文天祥、威继光、岳飞、康熙帝,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请同学分别判断一下,上述人物是不是中华民族英雄,请说明你的理由。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热烈地讨论,有的学生说都是,有的学生说有几个不是。双方都结合自己小组的观点寻找出各种材料进行论述,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为自己辨护,同时还给对方提出各种反问,双方之间都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最后争论的焦点集中到什么是民族英雄这一概念上来了。通过这样讨论,其实就是给了学生一次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最后对民族英雄这一概念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还掌握了如何判断民族英雄这一标准,又从对知识的理解上升为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问题学生对此也比较感兴趣,这讨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争论中暴露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决,最终让学生水到渠成,树立起正确的观点。这种大胆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行动、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意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探索的学堂。 

 

    总之,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已纳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已成为初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点。这对于我们广大政治、社会教师来说,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优化自身素质,深入开展探索和实践,尽快全面地适应这一全新的课程,让学生头脑中创造的火把在我们手中真正被点燃。

 

参考资料:

 

1、丛立新《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的研究》载《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

 

2、《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3、《学习方式研究对我国教学的启示》 黄黎明  高俊飚  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

 

 

Tags:学生,学习,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