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6江苏高考语文专项训练: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1)

日期:2015-11-3 10:32 阅读:
    21世纪教育网给大家整理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专项训练: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1),更多2016江苏高考语文专项训练题,欢迎大家进入>>>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汇总中查看。

    1.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
    叶 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解析:此题的要求就是赏析诗歌的动静手法,那么,解答题目时就要分析诗歌中何为动,何为静,并体会动静关系,结合诗歌内容指明表达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2014浙江萧山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解析:画线句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所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就很清楚了。前文有“乡泪”,本句有“迷津”,所以自然有对家乡的思念,对前路的迷茫。若答“烘托,以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或“对于前路漫漫的迷茫”“欲归不得的迷茫”)也可。
    答案:以景结情,融情入景。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 庄【注】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从整体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小注可知诗人身处晚唐,因为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此时诗人凭吊台城古迹,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答案: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 琬
    月去疏帘才几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裴回①,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②遮掩窗儿黑。
    【注】 ①裴回:即徘徊。②生憎:此处作厌恶解。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写“怀人”时用了哪些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出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对诗句的分析回答。
    答案:①借视觉之景来描绘悲凉意境,融情于景。借近在咫尺的月儿、惊飞的乌鹊以及瑟瑟秋风下的芭蕉来凸显作者怀人而不得的伤感。②运用衬托手法。借梅花笛的哀怨以及灯前鸣叫的蟋蟀的搅扰,衬托出作者的怀人之痛。③借用典故。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乌鹊南飞”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来衬托自己的孤寂。④运用拟人手法。借写蟋蟀欺负“病客”的不通人情来衬托作者的悲凉心境。

    特别推荐:
Tags:2016,江苏,高考,语文,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