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更多的小朋友们准备幼升小入学考试,21世纪教育网为各位同学们整理提供的了一系列2016幼升小思维训练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题: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5只,又飞来了3只,请问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鸟? 第一题解析: 看了大家的回复,估计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这样一个题对孩子来说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口答。但是家长朋友们一定不要小瞧这样简单的应用题。孩子能把每一句话对应到一个符号,例如“飞走了5只”用符号表示就是“-5”,这种数学的对应能力是及其重要的,也是今后学习复杂的应用题的一个基础。 一部分孩子到了小学3年级的时候,在数学的学习上会有突然跟不上的感觉,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3年级开始,加入了应用题计算的环节,这对一部分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孩子还没有具备文字跟符号对应的能力。 第二题: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第二题解析: 年龄差的问题对孩子来讲,有时会有不小的迷惑,有些小朋友就会想当然用3+5=8来解决这道题,这样的答案显然易见是错误的。对于此类比较抽象的问题,家长朋友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形象的方法进行解决。题目中妈妈的年龄30岁,比较大,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字入手。 假设哥哥今年5岁,妹妹3岁,我们如果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表示的话,可以在第一列画5个圈来表示哥哥的年龄,在第二列画3个圈来表示妹妹的年龄。这样可以非常容易的看书哥哥比妹妹多2个圈,也就是大2岁。那2年后,哥哥长2岁,再画2个圈,妹妹也画2个圈,哥哥还是比妹妹多2个圈,还是大2岁。那5年后,10年后该如何表示呢?可以让孩子自己试试,最后我们可以进行总结:相同的部分永远相同、多出来的部分永远多出来。所以同时增大或者减少,差是永远都不变的。 简单的问题如果能从本源上进行理解,再换到妈妈跟爸爸的年龄差问题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 除了刚才提到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如果孩子计算能力好,也可以先把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算出来,再算出5年后的年龄,再进行相减,不过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会耽误孩子比较长的时间,而形象思维则可以让孩子从数字多少比较的本源上进行理解。 第三题:小猴皮皮跟小猴聪聪一共有8根香蕉,皮皮比聪聪多吃了两根香蕉,请问皮皮吃了几根香蕉,聪聪吃了几根香蕉? 第三题解析: 这道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实是“暗差”的内容,与“暗差”相对的则为“明差”。例如“我有5个糖果,你有3个糖果,我比你多几个?”这就是孩子们经常见到的明差问题。而“我们两个有一样多的糖果,你给我一个,我比你多几个?”则是最简单的“暗差”问题。 不论是解决“明差”还是“暗差”问题,我们都需要知道数量比较中的数学本源,那就是“要进行比较,则一定是先有一样多的,才能有多出来的”。针对第三题,既然皮皮比聪聪多吃了2根香蕉,那如果我把多的部分拿走,剩下的部分一定是一样多的,这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先从8根香蕉中拿走皮皮多的2根,还剩下6根,把这6根平均分,每一只小猴3根香蕉,再把多的那2根给皮皮,最后就知道皮皮有3+2=5根香蕉,而聪聪只有3根香蕉。 第四题:有8个小朋友在捉迷藏,已经捉住了4个,还有几个没捉住? 第四题解析: 这道题其实给孩子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很多孩子看到这样的题,就会比较大意的直接用8-4=4,其实作为老师的我,在看到这样的题时,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易被大家忽视的那个“捉人”的小朋友。一共8个小朋友玩游戏,1个人捉,那么其实是有7个人藏,捉住了4个,那就只剩下7-4=3个没有捉住了,您的孩子答对了吗? 第五题:一辆公共汽车开动第1次,从东站开到西站;开动第2次,从西站开到了东站;第3次,从东站又开到了西站……如果这辆车从东站出发,开了11次之后,这辆车到达了东站还是西站? 第五题解析: 判断单双数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们而言是相对容易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单双数的应用,很多孩子就会感觉比较吃力。这是因为他们往往不能发现重复出现的事件的规律。 这道题的问题是汽车开了11次之后,它的位置。因为11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即使孩子对单双数没有清晰认识和理解,也还是可以做出来,那就需要孩子一次次的数,直到数了11次,才可以判断出汽车的位置。但是如果题目的问题是111次呢?孩子可以数111次吗?如果孩子一次次的数,就会占用大量的考试时间,成绩也不会很理想。 针对这道题,第一次开动之后汽车就到了西站,第二次开动之后汽车就到了东站,第三次是西站,第四次是东站……我们不难发现,单数次的时候,汽车都在西站,双数次的时候,汽车都在东站,而11是单数,所以开动第11次后,汽车应该在西边。 在利用单双数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第一次”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单数次物体的实际情况,有了单数情况,那双数就很容易判断了。 第六题: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从家里去上班先走了2千米,回家取了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第六题解析: 这道题是行程问题中孩子很容易出错的一类题,遇到此类问题,一个比较常见的解题方法就是“画图法”。这要求孩子可以根据题目所叙述的内容把整个过程用图表示出来。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情景再现,让孩子实际把故事情境演出来,这样孩子就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题目中妈妈的运动过程。所以妈妈一共走了2+2+3=7千米。 第七题:有9本完全一样的新书,分发给2个小朋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第七题解析: 这道题其实在考查小朋友数字的分解,也就是9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字的和,但是要想把这道题完全做对,有两点需要孩子们注意。 第一,有些小朋友(包括很多父母)把“一个小朋友分9本,一个小朋友分0本”这种情况也算在答案中,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如果这样分,就不是分给2个小朋友了,而只是分给了1个小朋友,所以这种情况就不能算在答案中。 第二,在进行分解的时候,一定要有序思考,也就是要按照顺序来分解。如第一个小朋友分1本,第二个小朋友分8本;第一个小朋友分2本,第二个小朋友分7本........一直到第一个小朋友分8本,第二个小朋友分1本,所以一共是8种分法。 第八题:根据题意,把正确的数字填入括号里。(育民小学初试题) 第八题解析: 育民考试题的难度一直比较大,这道题如果不仔细审题,很可能就不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道题其实是在考察孩子们的观察力,无论动物如何变化,无论每只动物上面格子的数量如何变化,只要格子的高度一样,那他们的所表示的数字就都一样。所以每一个括号里都填6。咱们的孩子答对了吗? 第九题:鱼缸里有10条鱼,死了2条,鱼缸里现在有几条鱼? 第九题解析: 这道题很多孩子看到后都会说是10-2=8条鱼。我曾经在自己的班上给孩子们出过这道题,12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说:“死鱼也是鱼呀!”他认为鱼缸里应该还有10条鱼。显然,他的回答是正确的。当时孩子给了这个小朋友很热烈的掌声。 育民小学的超常班在选拔孩子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按照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好、语文好、英语好就可以收了,他们有的时候会去观察孩子的思维方式,挑选那些有特质的孩子。 第十题:一个正方形,上面写着字母b,顺时针方向旋转4次,请问现在正方形上面的字母是什么? 第十题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孩子空间方位的能力,对于正方形的的图形来说,转4圈就是一周,所以转4圈之后上面的字母与最初的图形是一样的,所以还是字母b。 在实际的考试中,如果孩子不能想象出题目所描述的样子,那么可以借助身边的纸和笔,真正地写出来,再进行转动,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思路。家长在家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这样的方法解题。 Tags:2016,幼升,思维,训练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