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陈太丘与友期PPT

日期:2015-9-10 15:19 阅读:
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课件ppt的图片及文字,希望对大家进行课件备课时候有所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经典《世说新语》。
  2、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积累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ppt图片:

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课件预览 文档内容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课件

静听故事: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

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曾经

争相

只有

一定

确实

使…折

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阳泉实验中学 刘润玲

自古英雄出少年

阳泉实验中学 刘润玲

阳泉实验中学 刘润玲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

4、学习古人的智慧、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的美德。

学习目标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聊斋》

属志怪小说,志:记),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鲁迅

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积累生字难词。

2、听读课文,订正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译读课文,两人小组合作,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并质疑。

4、师生互动,讨论解疑,积累文言知识点。

陈太丘与友期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意红色的重点词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约定

中午

不再等候就走了

年龄

尊称,您的父亲

通“否”

等待

离开

嬉戏

当时

尊称,“您”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语气词,“啊”

丢下,舍弃

离开

谦词,我父亲

信用

回头看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太丘

元方

家君

家君

尊君

尊君

陈太丘与友期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

1、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说明理由。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1、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知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陈太丘与友期

总结拓展 延伸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开头--“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结束

元方以礼责问,维护父亲的尊严。

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陈元方小时候与来客对话,维护了父亲尊严。

内容:

主题

人物性格

陈太丘:

友 人:

陈元方:

正直守信

无信无礼勇于自责

聪颖机智

有正义感

元方聪敏识大体,说明守信、讲礼貌的重要。

叙事简洁,叙中有议; 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

语言特色:

陈太丘与友期

总结拓展 延伸阅读

1、在人际交往中,课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2、下列本文出现的红色词语与现在使用的成语中红色词语意思相同吗?

1.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3.太丘舍去→ →去伪求真

4.则是无信→ →言而有信

5.下车引之→ →引经据典

6.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2.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作者借陈元方的责客话,从反面

来证明“_____”和“_____”的重要性。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用原话回答)

            要明礼 要守信 遇事要冷静 对那些话不投机的人要不卑不亢

从本文我们可以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信、无礼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日中,日中不至

总结拓展 延伸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3、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称呼(亲属)

别人的

自己的

父母:

尊君、令尊、令堂、令母

儿女:

令郎,令爱

妻子:

父母:

尊夫人,贤内助

家父,家母

儿女:

犬子,小女

妻子:

⑴敝人 ⑵卑职 ⑶陛下 ⑷令尊 ⑸寡人 ⑹足下 ⑺令郎 ⑻老朽 ⑼麾下

拙荆,内人

4、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总结拓展 延伸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背 一 背

期行友不至 丘舍去 友人怒骂 元方 反驳 友惭引之 元方不顾

1、按情节线索背诵法:

2、抓关键词、句背诵法。

客问 答曰 客怒 元方曰

3、创设情境背诵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乃去。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非 人 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

作业布置

1、收集3--5句有关“诚信”的佳句(成语、名言、诗句)。

2、展示你们的才华,生活处处是舞台。

写一个小剧本,人物有元方、友人、陈太丘,(需一个人旁白);语言用现代语言;在不改变原文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情节。

3、会背课文,并且准备默写。

陈太丘与友期

诚信与你相伴,

你将一生无憾!

陈太丘与友期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 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 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

[英] 玛·沃·蒙塔古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诚 信 名 言

陈太丘与友期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中国香港)李嘉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诚信 名 言

总结拓展 延伸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曾子杀彘(zhì)”

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跟着她啼哭也要去,孩子的母亲说:“你不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参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参就要抓猪来杀。他妻子阻止说:“刚才只不过是哄孩子罢了。”曾参说:“小孩是不能哄骗的,小孩无知,是向父母学的,听父母教导的,现在你骗他,这是在教孩子骗人。母亲骗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信任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真的把猪杀了煮着给孩子吃。

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这一道题我们将邀请家长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

卓恕交友守信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名士卓恕,是浙江上虞人,为人诚实,重信誉。他答应别人今天办的事,决不拖到明天。他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骤雨,也守约必到,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有一次,他要从建业(今南京)回老家上虞,特向好友诸葛恪辞行。

“你何时能回来呢?”

“我将于某日回来,那时再到府上看望您。”

到了归期那天,诸葛恪准备了酒宴,还邀请了许多客人,要与卓恕痛饮一番。客人们都到齐了,酒宴也都备好了,但仍不见卓恕的身影。

“两地相隔一千多里地,期间江湖阻隔,或许遇到什么风险,很难准时回来。”客人们不免议论纷纷。 一会儿,只见卓恕风尘仆仆地赶来,诸葛恪高兴地出门迎接。

在客人们赞扬卓恕的守约精神的热烈气氛中,酒宴如期举行。

卓恕千里如期赴约,反映了他对朋友的高度负责和诚信的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

曹操断发

一次,曹操亲自统领大军去打仗。行军的路上,看见路边的麦子都已经成熟了。可是看不见一个人,原来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逃到外边,不敢回来收割麦子。 曹操派人挨家挨户告诉村里人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说:“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叛逆的贼人,为民除害。现在正示麦田的人,只要有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说到做到。父老乡亲们请不要害怕。” 老百姓们开始都不相信,仍旧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带领的军队的行动。经过麦田的官兵,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蹚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欢喜称颂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只鸟惊叫着飞起来。曹操骑的马受了惊吓,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儿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

陈太丘与友期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我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想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曹操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现在割掉头发代替。”现在的人觉得剪头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当时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头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头发和割脑袋没什么两样。

更多推荐>>>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Tags:陈太丘,友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