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生物学科解题方法和策略

日期:2014-4-16 11:12 阅读:

一、怎样答好生物选择题

题目的基本模式是:在每个题干后有4个答案,单选型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其余都是迷惑性的错误答案;多选型不止一个是正确答案,近年多选型选择题它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思维度大,难度较高,常使学生顾此失彼,得分率低。复习教学中发现:漏选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漏选的原因并非都是知识或能力的缺陷,往往是选定一个答案后,注意力下降的原因。如果学生了解多选题的命题特点及正确的解题方法,得分率会大幅度提高。

无论是哪类选择题,在解答时都要经过审题、分析、求解和检验的过程。由于选择题是在已经给定的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因而其解法具有一些特殊性。

[例1](2003高考江苏新课程卷)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水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

  AF1植株和F1植株    B. 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 F2植株和F1植株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以及种子形成过程的理解。题目告知,F1自交后代的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可见都是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3∶1的分离比应该出现在F2代。亲代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1的,而种皮是亲代母本的类型;在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2的,而种皮则是F1母本的类型;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是F3的,而种皮则是F2母本的类型。[答案]D

  [思维障碍]学生不很清楚在种子结构中,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种皮是珠被直接发育而来的。在同一颗种子中,胚和种皮的世代是不相同的,种皮是当代的,其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而胚的基因型则与双亲的基因型有关,是下一代的。

  [解题技巧]推理法 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

  本题考倒了一大批考生,选A的考生考虑到了F2的穗子应结在F1植株上,没有注意到种皮与子叶的形成上的区别。大多数考生选择了B,只是简单地认为F2的特征一定是在F2植株上出现,没有考虑到对于植物体而言,不同的特征是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体现的。选C的考生则是混淆了种皮与胚的起源。

[例2](2003江苏高考题)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要求掌握突触的结构组成,递质在突触释放和作用的途径。但题干中已将递质的释放和作用明确化了,实际上已降低了考查的要求,解题时只需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作推理分析,就可得出正确答案了。因此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分析推理能力。

根据题干可得到两个信息:一是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事实上该信息即使不提供,也是应该掌握的;二是该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这是题目条件必须提供的。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唯有明确了递质的具体类型,才能知道突触传递的是兴奋还是抑制。[答案]B

[思维障碍]基础不扎实外,缺少基本的分析推理能力,是造成本题失分的重要原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解题技巧]本题已明确告诉这是属于一种兴奋性的递质。某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所以递质就可持续存在

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这样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这是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二、怎样解答生物计算题

  近年上海、广东高考题在细胞、新陈代谢、遗传学、生态学等知识点的试题中广泛运用到数学知识、能力和技巧,包括图像识别、图形、图像与思维的转移、数学思想方法等。高考生物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把生物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计算,以考查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例3](2002年上海高考题)经测定一段DNA中有意义链上鸟嘌呤含量占该DNA分子中(GC)总量的20%。则转录出的mRNA分子中G占(GC)总量的比值是 (  )           

  A20%   B. 40%   C. 60%   D. 80%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转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知识的掌握,要求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作答。设双链DNA分子中(GC)总量为100%,见下图:

  无意义链  C20%   G30%

有意义链  G20%   C30%     比值2∶3

  mRNA      C20%   G30%

  那么,在mRNA分子中,G的含量占(GC)总量的比值为:G/GC)=3/32)=60%  [答案]C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一是没有正确理解有意义链无意义链的生物学意义;二是不能灵活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

[解题技巧]将复杂、微观生物学总量转换成生物模型,双链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GTC(A+G)/(T+C)1,就是一种生物模型。

三、怎样解答好生物图像图表题

  图像图表题主要特征是:涉及生命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涉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考查能力层次高、范围广,能很好 地体现生命科学的重要特点,受到高考命题组的青睐和重视。在近年高考中占分比例不断攀升。1993年高考生物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仅为25.2%,而1998年、2002年上海生物高考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分别占51%56%2003年广东生物高考题中图像图表题占分比例为52%

  图像图表题,主要类型有(以1999年广东高考题为例):结构图(43题),示意图(4046题)、图解题(47题),装置图(17题),曲线图(24294245495个小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细胞分裂、代谢、生态学曲线图占的比重十分突出。以下仅就坐标曲线图为例说明其解法技巧。

[例4](全国理综卷,2001)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右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            

2)光电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

放出CO2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3)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因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条件等方面差异等知识。能力方面主要考查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理解、分析图像资料,解答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综合能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由图中可看到,随着光照强度(横坐标表示)的不断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由纵坐标的CO2释放量来表示)也不断增加,到达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高值,不再增加了,b点即为光饱和点。

 (2)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即表示此时有机物的产生量等于分解量,植物体内没有有机物的积累。而晚上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只有有机物的分解,没有有机物的产生。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人参为阴生植物,其叶片的输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当强度很大时,水分对叶片的供应不足,不会使其光合作用强度随之升高,因此阴生植物 的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值所需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答案](1)最高,光照强度再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2)不能。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但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向左移动,与松树相比,人参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高点时,所需的光照强度比松树低。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一是读图、识图、图文转换能力差,二是对题中隐性知识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不清楚,因而影响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解题技巧]题干以图、图解或图表的形式出现,是高考例题的一个特点。与文字相比,图、图解和图表更为直观、形象。因此,正确识别图表、分析其内涵、理清图表与题干内在联系和准确、规范作答尤为重要。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其关键是要读懂图中曲线变化之间的关系、含义以及反应的实质。(1)图中变化曲线为表观值,即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差值。(2)三个关键点的含义:补偿点(平衡点),即曲线与X轴(光强变量)的交点a,此时光合速率与吸收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曲线与Y轴(CO2变量)的交点c,此时光强为零,光合速率为零,对应值为呼吸速率光饱和点b,此时暗反应(主要是酶)达到饱和,光照再强,光合速率不再升高。

四、怎样解答生物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题的设计思路是: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尤其是能根据命题意图设计出科学、合理、严谨、简单的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够制订并评价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近年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看,新颖、灵活、考能力、拉距离的往往是实验题。

  生物高考也往往会出同学们未做过的实验,以考查考生分析、评价实验和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此类实验题大致分为四类:实验分析说明题、评价设计实验的方案和思路题、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创新题、综合性实验题。

许多同学对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感到棘手,其原因恐怕在于不明确设计实验的思路流程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实验的  思路流程是: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明确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值得强调的是:不管实验题材如何新奇,实验设问如何巧妙,但毕竟是试题设计的载体。解答的原理、方法、技能落实在课本实验中,同学们首先要对《考试大纲》中列出的考查实验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亲历实验全过程。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素材。

[例5](2003年高考理综新课程卷)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下图)。分析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这是一道较难的试题,取材初中生物学神经系统的结构知识,主要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等。从能力角度看,主要是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查设计实验的能力。命题时提供了实验材料、自选实验用具。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结果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高,这与新教材突出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也体现了实验命题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该实验内容不是教材实验的简单再现,它来源于教材又与教材有别,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本题目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目的是验证背根、腹根功能,实验原理在题目中以信息形式已给出: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实验,剪断背根,再分别刺激断口的两端(外周段和向中段),肌肉会有不同的反应,根据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预期应出现的实验结果。同样,换另外一对脊神经,剪断腹根,再分别刺激断口的两端,预期应出现的实验结果。
  [答案]

  [思维障碍]主要在于:一是初中阶段学过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知识遗忘或记忆模糊;二是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程序缺乏正确的理解。

  [解题技巧]关键在于亲自动手设计和参与做实验并能运用逻辑和证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怎样解答研究性学习探究题

  走进高考的研究性学习,在专题阶段应适当关注。高考命题的任何一项都要以学生发展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终结点,研究性学习和发展性评价体系反映了当前最新教育和学习理念,为高考命题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高中生物新课程版《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能够制定课题研究初步计划的能力要求。课题研究类试题的出现,旨在体现以考试改革促进课程改革的正面导向功能,也是高考生物学实验题发展的又一新趋向。?

[例6](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42题)在普通饲料中加入添加剂可以加速家禽和家畜的生长和增重。某饲料公司新近开发出两种新颖饲料添加剂1号和2号,委托某生物学小组试验这两种饲料的效果。请你为该小组设计一试验方案,方案中应包括:(1)试验具体步骤;(2)用直角坐标图直观地表示和比较试验结果;(3)试验要求在5周内结束。实验室有一批体重15 g左右的小白鼠,可按需选用作为试验动物。

  [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自2001年上海市高考第一次出现了研究性学习试题,分数虽不高,题目也不难,但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200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应用题的考查突出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高考应用问题命题的新突破。可见,研究性学习对高考的介入程度正在逐年增加。本题要求设计的试验方案包括具体的试验步骤以及5周后试验的结果并用坐标图直观地表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实验目的是研究饲料添加剂1号和2号对家禽和家畜生长和增重的影响。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不难确定试验分3组:A组饲料为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B组饲料为普通饲料加添加剂1号;C组饲料为普遍饲料加添加剂2号。实验过程中还必须遵守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选择的实验小鼠体重大致相似,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每组小鼠若干只,记录每组的平均体重等。本题还考查了学生图文信息的转换能力,用坐标图表示试验结果,一要标出纵横坐标的意义,二要反映小鼠起始体重,三要表示出3组小鼠体重变化趋势。

  [答案]见(设计思想与解题思路)

  [思维障碍]难的是学生识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读不懂题意,看不懂这个较复杂的装置图所提供的足够解题信息。

  [解题技巧]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是高考生物学科能力考查的一个突出主题。但学生实验能力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熟悉书本实验,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其次,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第三,要把握实验命题的方向,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科学探究和课题研究能力,随着实验试题灵活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逐步增强,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高考,对每一个人都是挑战,它能够激发蕴藏于我们心底的想象力和与生俱来的强者意识。 

   高考,对每一个人也都是机遇,它能够为你打开一扇门,展示一个新天地。当高考离我们不远的时候,衷心地祝福──同学们:金榜题名!好梦成真!

Tags:生物,学科,解题,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