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温州中考已经结束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专家对2015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的点评。 在远距离跋涉中,行者们会依据预定目标不断调整方向,以免南辕北辙.同样,站在初中学习的终点,我们不应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目标清晰方向正确,成功才有希望.基于此,2015年社会·思品试卷在严格遵循浙江省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力求凸显学科核心要素,挖掘新元素,呈现新气息. 一、我们为什么出发? 对毕业升学考试的目标设定应该基于对学科核心要素的认识,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社会·思品学科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社会·思品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关键成就,主要包括:人格品质、家国情怀、历史认知、发展意识、法律规范、区域认识、空间思维、史论结合、社会参与等.这些社会·思品特有的核心要素,既是学科教学的追求,也是试题命制的方向. 二、我们永远在路上…… 在2015年社会·思品试卷的命制中,我们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价值引导:追求知行合一.试题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引领是社会·思品学科的鲜明特色.2015年卷坚持正面导向,弘扬正能量,如温商助力五水共治、崇德向善的温州行为等,运用学生熟悉的鲜活案例,发挥其示范榜样作用.同时,我们更加强调学生将这种认识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在"知"的基础上落实"行"的要求,做到知行合一.如第8题设计学生参与《电视问政》、第21题消费者的维权行动等. 2.能力立意:追求思维深度.与首次采用闭卷形式的2014年卷相比,2015年卷体现了更为综合的能力要求和思维深度.如第25题以中日关系为线呈现了隋唐时期、甲午前后、20世纪30年代、抗战之后、21世纪以来等不同时期的五组材料,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日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情仇、现实中的机遇挑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论证中日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做到史论结合,论证严密.本题要求学生具备筛选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提炼、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材料论证观点的能力等.此外,对学生能否提出符合世界主题的史观、能否严密论证与清晰表达等方面也提出综合要求. 3.素材选用:追求逻辑主题.提供的材料具有较高关联度,从而避免设问的单一性,使每一道题目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是2015年卷的一个追求.如第22题,围绕着"创新中国"这一主题,将"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三个热词结合在一起,其逻辑关系表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创新中国"的背景,《中国制造2025》是具体规划,"互联网+"是载体之一.同样,设问的逻辑在于,首先要感知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其次要明确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途径,然后要了解"创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4.学科思维:追求适度综合.试题着眼于主干知识的考查,但并不"停格"在"纯知识点"上,而更多的是"流淌"在知识的联系上,凸显社会·思品学科的思维价值.这种"联系"表现在:①学科知识和实际材料的联系,绝大多数试题联系了当今社会的热点或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联系已经普及整卷.②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即学科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如第24题考查海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突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该流域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必要性.③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即思品、地理、历史等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如第23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从人与自然(生态宜居的环境)、人与他人(崇德向善的社会正气)、人与社会(遵纪守法的社会秩序)三个角度阐述如何进一步建设城市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本题极具开放性与综合性. 总之,2015年社会·思品试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逻辑表达能力.试题立意高远、舆论导向正确;内容切近生活,语言表述严谨.同时,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要素,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指明新的方向,期待全体社会·思品教师带着坚定的信念,充满力量地前行.
Tags:2015,温州,中考,思品,点评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