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09我国高等教育 迈入设备市场黄金期

日期:2009-5-8 11:15 阅读:

  一、我国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8高等教育市场

2008高等教育市场

    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二十五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大众化教育基础差,国家投入低,一直处在比较低弱的状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水平也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 

 

 

 

 

    为此,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质量工程”对症下药,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四年后使六成以上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对口支援西部高校,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同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特别强调,国家向“质量工程”投入的资金,不是针对少数几所高校的,而是面向所有高校的,包括民办高校。项目采用招标竞争的方式,每个学校都有机会申报,实施“质量工程”,绝不会增加学生和家长的任何负担,不会致使学费增长。 

 

    大改革促进了大发展,从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高等教育开始了扩招过程,发展迅速,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翻了两番。研究生教育由1998年19.8万人增加到2005年97.9万人,全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由1998年的623万人增加到2005年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加到2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达到了1562万人,再加上其余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构成了2300万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大发展。按照我们会长周远清同志的讲话,大发展之后,要求有个大提高,而大提高的任务前两年已经提了出来,即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我们面对的突出问题。但现在看来,仍然有相当多的学校包括学校领导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高等教育经费与投入相关政策法规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1998年,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生均投入为6775元,而2006年为5869元,比1998年还减少908元。考虑到10年期间物价的上涨,生均教育经费大约为1998年的一半。这表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而且,过去5年,我国GDP达到约90万亿元,而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仅有2.34万亿元,教育投入远低于GDP的4%。因此,国家对高校的生均投入应该增大。 

温家宝:中央财政教育投入将增到1562亿

温家宝:中央财政教育投入将增到1562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生学费、贷款费用,以及国家投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大学的学费不能再涨了,高校贷款也存在一些呆坏账问题,只有适当增加国家投入才是最可行的办法。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高校大规模贷款无力偿还的问题,有人提出应该由国家予以承担。严以新认为,对于高校的欠债,国家应该承担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国家对高教的发展承担着责任,而学生毕业后是对整个社会有贡献的。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对各个高校的招生人数,培养质量,生均投入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国家给予部分的补偿。但是,国家也不能全部承担,尤其一些高校超标准的建设是不能补偿的,否则一些学校可能会盲目扩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教授表示,在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应增加预算内的财政拨款,使大学有一定自主支配运行经费的权力。这样,可以让大学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确立适当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此,应较大幅度增加大多数高校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生均经费额度。我国正在核算高校学生人均培养成本,并将以此为依据,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核算后的成本会比目前高,因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但是,不会让老百姓再加负担,大学收费不再提高。” 

    我国高校现行收费标准是2000年制定的。从2001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每年都专门发出通知,强调高校的学费和住宿费标准要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得提高。“今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成倍增长。”周济说,“目前的投入水平,还不能适应办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据了解,香港高等教育每年的生均财政拨款约为20万港币,而内地高校的生均财政性经费只有5000多元人民币,仅为香港的几十分之一。“加大投入的同时,要从严治教,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还要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济强调,“一定要把高等教育的钱管理好、使用好。”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法规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了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恢复对外派遣留学生,高校大扩招,助学政策出台,义务教育免费……每一项教育政策出台,每一次教育改革实施,都是中国教育在这30年中留下的历史脚印,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今天能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 

    改革开放30年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晋峰等领导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4条经验:第一,开放是前提。中国的高等教育得益于开放。第二,改革是关键。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归功于改革。第三,质量是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第四,理念是先导。没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大发展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大规模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在学学生规模最大的国家。改革开放的头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规模稳步扩大的一个时期。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我国普通高校从598所增加到1022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从40万人增加到108万人,招生数量年平均增长率在9%左右。 

    但这个发展规模和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此,1999年中国政府作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当年招生159.68万人,比上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由此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以平均每年1.54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02年毛入学率达到15%,比预定计划提前8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教育部2007年的统计,当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23%,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总人数超过2700万人,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跃居世界之首。 

    高校扩招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变革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拉动了当时的内需,间接推动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本身与时俱进地进行战略转型。 

    解放思想体制创新 

    扩招加速了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1999年高校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改变办学体制,实行投入、经营、管理多元化,开展多种形式办学。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进程是同步进行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真正涉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应是从拨乱反正、恢复发展以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集中解决了3个问题:第一,集中解决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问题;第二,集中解决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问题,这是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第三,集中解决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治理机构、领导体制问题。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大框架结构已基本完成了,这是非常重大的成就,这是解放思想、体制创新的最大成果。 

    经过8年多的持续努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项改革覆盖面广,涉及到900多所高校,克服了部门和地方条块分割、重复办学、资源浪费的弊病。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新体制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整个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动是连接在一起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说,高考制度的恢复、拨乱反正是突破口,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个行动。高考制度的恢复,造就了一代人,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气氛。30年来,招生就业制度特别是在高考改革,围绕着教育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管理以及考试服务方面,改革不断推进。30年来,我们国家共有1.3亿人参加高考,5400多万人进入了大学,已经有3000多万名毕业生走入社会。今天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这也是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多渠道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高等教育的经费基本上依靠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税、费、产、社、基”六字方针的要求,进行了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成效显著,高等教育经费增长较快。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上大学收费改革平稳推进。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总额2939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260亿元,占总额的42.9%),约是1998年549亿元的5.35倍。在高等教育经费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其它办学条件也有大幅度改善。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达到210.7万亩,比1998年增加了2.6倍;教学行政用房达到2.75亿平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3.7倍;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1415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4.7倍,2007年又进一步增加到1607.4亿元;图书总数为13.1亿册,2007年又进一步增加到14.8亿册;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952.3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6.4倍。 

    通过高等教育投资体系的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在贯穿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高教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引导下,国家在高等教育财政方面逐步给地方和高等院校更多的自主权,调动了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在增加高等教育投资,克服经费短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高等院校的活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Tags:2009,我国,高等教育,迈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