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

日期:2011-9-16 14:44 阅读:

        随着教育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的比例在逐渐升高。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用师徒结对这种培养模式。它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学校已有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特、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为他们早日胜任学科教学工作,尽快成为学科骨干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全县师徒结对汇总材料来看,由于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师徒结对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活动目标缺乏针对性,活动组织缺乏系统性,活动过程缺乏互动性,活动考核过于功利性。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结对师徒的“帮”、“学”热情,也使得师徒结对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要解决师徒结对存在的上述问题,以获得结对效益的最大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师徒结对活动周期性长、内隐性强的特点,搭建好交流平台,改革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起长效机制。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自身的师徒结对工作实践及思考出发,认为师徒结对的日常活动应以课堂观察为抓手,落实有效的课堂观察策略,这对解决师徒结对的问题,提高结对师徒的专业素养将有所裨益。
  一、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的本质
  什么是“课堂观察”?目前比较通用的定义是:“简单地说,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这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方式,要求参与听评课的师徒教师都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量表,选择观察对象,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师徒教师共同的专业发展。它可以是一个教学研究的前提,为师徒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也可以是一种手段,是师徒结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是一次活动,让师徒教师、其他的听评课教师也都能够参与进来。因为它是以师徒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载体来开展研究,通过观察,就会产生问题,产生相应的案例,探讨产生所需要探究的东西。并在提出核心问题(课堂观察主题)后,再循环进行课堂观察,再获取,再发现,再研究,如此构成一种良性的“循环递进式”的研究。这种“循环递进式”的研究将有利于学员教师从教核心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能整体提高师徒教师对常态教学的研究水平,提升师徒结对的实际效果。
  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这是一种聚焦微观的研究方法。一线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本就是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不同的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样能让师徒教师更注重自身课堂教学技能的改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真正让我们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如针对学员教师,我们对他的课堂观察关主题包括:课堂的导入可以有哪几种方式?课堂的设问应怎样设计才有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课堂的板书该如何处理?某一内容的教学该遵循哪几个原则?课后的思考练习可以怎样安排?教学重点应怎样把握?教学难点应如何突破?等等。所以,听课教师不能再只是一支笔、一个本子随意步入课堂,而是要求在合作探究基础上选好观察点、制定好观察量表,目的明晰地进入课堂。也不再有“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等千篇一律的点评语,评课结果也不再是一个难以解释的分数,而是紧扣自选的观察角度,一针见血,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这是一种互动性的团队合作。师徒结对本是一个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的团队,在实施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师徒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师徒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师徒教师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但在目前的师徒结对活动中,绝大多数师徒教师仍严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学员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着导师的个人教学思想、个人经验和教学风格的影响,缺乏平等民主的交流与讨论,而缺乏与导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而据顾泠沅先生的调查,约五分之四的教师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培训形式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借助专业力量和自己一起备课、上课、评课,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研究、反思和改进。师徒结对层面的课堂观察是一种互动性的观察,观察主题可以由互动产生,观察的过程依赖于师徒教师的协作,观察后的反思更是一种互相补充式的反思,所取得的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课堂观察活动对师徒教师双方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的特点
  传统的师徒结对活动也经常采用听评课的方式,那么,与之相比,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相同点,还有哪些区别呢?限于篇幅,本文结合自身师徒结对的课堂观察实例谈关键的两点。(一)因人而异确定主题
  与传统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是在主题引领下进行的。我们手头拿到的传统听评课表,一般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结构的安排、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等。“求全”是它的优点,比较全面;但可能也是它的缺点,根据这样的指引去听评课,看似什么都注意到了,但往往什么都没有真正地深入,很难触及根本性的东西。但课堂观察不同,它有明确的指向,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师可以预设不同的主题,如观察导师的课,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与吸收他们优秀的经验,及各异的教学风格;而观察学员教师的课,最主要的是为了诊断与矫正。当然,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与经验、教学的特色与风格各不相同,这也是主题确立的重要依据,也使得师徒结对的课堂观察更为有效。
  (二)分析情境关注细节
  从内容上来说,传统听课比较重视整体,而课堂观察则更关注“系统之中的细节”;从方法来说,传统听课比较重视感受,课堂观察更重视实证。所以,在分析教学得失的时候,课堂观察之后的反思就是一种“基于细节与情境的分析”。课堂中发生的细节可谓五花八门,千变万化,课堂观察所要求的细节观察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善于去捕捉那些常态课堂中的关键性细节。所谓关键性细节,它其实蕴含着师徒教师的个人理念,因而具有深刻性。课堂观察之后的分析也有理念的指导,但它的理念不是直接从书本中演绎出来的,而是基于细节与情境的分析得出的,它更注重蕴含在细节之中的理念。所以,它能冲击师徒教师固有的理念,具有对“原理念”的一种深刻的影响力,催生师徒教师理念的真正更新。
  三、以课堂观察为抓手的师徒结对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师徒结对的日常活动中实施课堂观察,我们还需要处理好一些问题,才能在师徒结对活动中科学、有效地利用课堂观察,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也利于师徒教师双方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一)把握预设与生成。我们目前所做的课堂观察通常是预设性很强的,但课堂现场总是在不断地生成我们所无法预设的现象,尤其是对学员教师而言更是如此。这些预设之外的现象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必然的,有些是重要的,有些是并不重要的。我们应该认识到,预设是观察的前提,没有预设的观察是很盲目的,但如果因为预设而限制了我们的观察视野,而对课堂上出现的“节外生枝”故意回避,这绝对不是正确的课堂观察研究应持有的态度。其实,生成并不可怕,而是好事,因为我们的观察决不是“终点”,它是起点与过程,“生成”,不但不应是课堂观察中回避的问题,而是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必然特别敏感、着意捕捉的成分,在观察中发现生成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接下来的观察方案设计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的预设也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预设是必须的,生成是必然的。
  (二)兼顾主题与整体。课堂观察的“主题性”强调课堂观察角度与重点的选择,这无疑是有利于实现课堂研究的深度与效度。但问题是,这种“主题引领式”的观课形式,是不是会影响观课者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忽视?故有老师提出,学员教师更需要快速掌握入门的技巧,尽快知道整个课堂教学的规范,如果按课堂观察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教授,那么他们到何年何月才能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规范?其实,这种观点源于对课堂观察的片面理解。因为课堂本身并不是专为我们所观察的“主题”而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瞬息万变的整体。但如果一味地强调整体性而不作主题性的研究,最后的结果便是,看似什么都研究了其实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再者,整体性的观察水准从何而来,那得依赖于我们主题性观察的“基本功”。要兼顾主题与整体,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合适的课堂观察主题,这样的主题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与“整体”息息相关的,在观察这个主题的同时,整体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综合定量与定性。课堂观察的准备是很注重“量表”的设计。量表是我们观察的一个指南,借助量表进行课堂观察,观察的目的性与指向性便十分的明确,观察后的分析与反思同样也是十分的清晰。但量表存在的缺点也有很多,陈瑶老师在《课堂观察指导》一书中很客观地说明了“定量观察的局限性”,比如他认为“观察到的教育现象尽管细致,但也片面,难以概括课堂的全貌”,“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绝对的科学和客观”等。反之,定性化的问题也不少,如定性观察产生的大量文字资料的处理繁琐、耗时,记录的水平受个人经验、描述能力的影响很大,观察的效度与信度难于检验等。因此,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一个指导思想,不囿于定量还是定性,而是根据观察的内容、参与观察的教师等具体现实来确定。
  要将课堂观察贯穿于师徒结对的日常工作,我们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如投入的精力、方式和方法、反思及改进等。但如果师徒教师都能做课堂观察的有心人,善于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有选择地运用各种观察手段,那么我们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营造“平等、合作、对话”的良好教研文化,有效地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Tags:课堂,观察,抓手,师徒,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