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从常规管理走向文化创生

日期:2014-8-15 10:25 阅读:

教育教学工作应拒绝形式主义,拒绝低效劳动,择高出而立,从宽处而行,以人为本,立足常规,走向纵深,科学管理,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 重制度管理,更重思想引领。

一套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在制度约束、规范人的同时也发展人培养人。根据区教体局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教研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批改作业制度等,做到人手一册,每学期开学初的例会上,和教师共同学习制度的要求,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规范化教学管理。但一所学校运行的如何,仅仅依靠制度本身还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一种看不见但却起着支撑作用的精神文化,统领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制度和法规,还有精神、信仰和情感。一所卓越的学校,都有着令人敬仰和让人永远怀念的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一种教育情怀,是高远的教育理念,更是老师奋起的动力,追求的目标。

校训把仁、义、礼、智、信作为育人的基本内容,彰显了学校以德立校的根本,把良好的习惯培养作为育人的根基,把勤奋学习作为成长的基础。校训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全体教师行为的准则。校训深入到教师的心中,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的驱动力,时刻鞭策的每一位教师努力工作!

二、 重常规检查,更重反馈激励。

教学管理是服务,为了更好的为老师做好服务,我们采取的是“责任到人,深入一线”的方法。领导分别到主管的年级和学科,教学常规的检查如教案、作业的批改、三笔字等不是在教导处,而是到教研组和课堂,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和督促。

周二下午的教研备课和单周周四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再是流于形式的检查,而是扎根在教研组,和教师共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听课中的感受。我们提出将教研备课和学校安排的听课、细化解读课标、系列课型研讨等紧密结合,做到及时有效。

学校重视常规检查,对各个检查的项目设计了表格,将检查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存档。但是检查不是目的,督促和整改才是检查的目的,因此我们更加重视的是检查后的反馈和激励。随机的检查则采用校信通的方式及时表扬,如早上早读好的班级,路队走的好的班级、卫生打扫好的班级等。定期的检查则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总结,检查中发现的优点,存在的不足,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对做的较好的教师和教研组进行表扬,对做的不足的教师和教研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在下一次的检查中重点看是否改正。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尊重的要求高于物质的要求,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要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获得精神上的鼓励,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我们不吝啬鼓励,不吝啬表扬,只要看到哪个老师在某个方面做的好,学校就及时在全校例会或者升旗仪式上进行表扬。每个老师都有优点,每个班级都有特点,在日常工作的检查中,只要发现,就及时表扬,用这种方法来激励,来唤起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

三、 重督促指导,更重率先垂范。

影响学生的关键是教师,提高教师的素养,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我们围绕教师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机制,如周四业务学习制,教育随笔交流制,常态课堂开放制,骨干教师示范制,教师发展共同体制等,给每一位教师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此外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始终把教师的培训作为学校最优先最有价值投入的工作,引领教师在工作中实现生命的增值。每学期学校都给教师购买教育经典书籍,请专家进校指导,送老师外出学习,打开教师的视野,放开了老师的胸襟,调整好老师的心态,老师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就能体会享受工作,品味生活的乐趣,就有了对学生深刻而有积极的影响。提升教学离不开教研,学校倡导务实的教研文化,随机教研、定时教研、主题式教研、同学段教研组教研、跨学科教研等,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智慧共享。

学校班子成员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听课,共同教研,除了督促指导外,更重视率先垂范。学校给每个教研组买了几本书,如《杜郎口旋风》、《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高效课堂22条》等,让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写出感受。一个月后,校长书记带头在全体教师会上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读后感,以后的每次例会,都有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带三到五名教师进行读书的交流,而且还有校长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教师的读书热情高了,读书的感受深了,心灵的震撼强了,给教师发书的作用也起到了。

准时听课,按时教研,及时交流,时时督促,事事垂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需多言,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四、 重个体培养,更重团结合作。

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了“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的策略。安排有经验有水平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青年教师上课、说课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选派他们参加区市级的课堂教学大赛,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快成长步伐。

“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学校重视个体培养,但是更重视教师的团结合作。管理的本质就是寻求合作,和老师一起相处,一起合作,一起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学校采取个人与教研组年级组挂钩的方式,一人得奖,全组荣耀,一人违规,全组共担。遇到活动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人为主,他人为辅,全员参与,荣辱共担”的策略,提出的口号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全组人员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共同体,集中大家智慧,共同把事情办好。

要想有一个团结向上的教研组就必须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教研组长。为了让教研组长工作更有动力,更有方法,当学校有外出学习的活动时,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教研组长,目前已经有多位组长外出学习;当有评优评先的名额时,也会首先考虑教研组长。

五、 重倾听心声,更重行动反思。

李希贵说:“当我们遇到抱怨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改进的切入点,找到了改变的方向。”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我们坚持走进教师的课堂,走进教研组,倾听教师的心声。带着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学校工作的时候,发现一直被忽略和漠视的问题还真不少。听不是目的,听后研究策略,行动反思才是最主要的。

每学期教师的听课任务是18节,部分教师完不成任务,原因是教室学生多,听课不方便。教导处经过研究,改变方式方法。将每星期上课教师的名单、节次、学科、讲授内容等放到校园网上;将听课地点改到阶梯教室,有负责本学科的教导主任统计每次听课的人,每月汇总后将每个人听课的节数上传到校园网上,期末学校将检查听课记录和教导处统计节次相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听课,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改变,教师不仅听课方便,热情度高,跨学科听课人数增多,而且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听课,期末检查听课记录时候再也没有完不成听课任务的教师了。

工作就是找问题,不能发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是最难得问题。我们要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六、 重课程执行,更重课程创生。

一个学校只有课程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程有特色了,学校才会有特色。我们重视学科教学,更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培养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经过多次和教师交流,校领导协商,我们的校本课程定为礼仪。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学校坚持把礼仪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儒雅风范,通过校本课程《文明礼仪》,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切实提升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教材,编写教案,设置了专职礼仪教师,组织

观摩校本课程的公开课,和学生日常教学结合,和学生家长结合,

和中队检查结合,和校园环境结合,让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显礼仪”的人文环境。

教学工作立足常规,以人为本,扎实开展,保证了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但只有向纵深处迈进,倾听心声,细心观察,群策群力,民主治校,才能在科学管理中写着民主,写着真实,才能更容易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更能够张扬教师的个性,更有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教育教学工作应拒绝形式主义,拒绝低效劳动,择高出而立,从宽处而行,以人为本,立足常规,走向纵深,科学管理,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 重制度管理,更重思想引领。

一套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在制度约束、规范人的同时也发展人培养人。根据区教体局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教研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批改作业制度等,做到人手一册,每学期开学初的例会上,和教师共同学习制度的要求,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规范化教学管理。但一所学校运行的如何,仅仅依靠制度本身还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一种看不见但却起着支撑作用的精神文化,统领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制度和法规,还有精神、信仰和情感。一所卓越的学校,都有着令人敬仰和让人永远怀念的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一种教育情怀,是高远的教育理念,更是老师奋起的动力,追求的目标。

校训把仁、义、礼、智、信作为育人的基本内容,彰显了学校以德立校的根本,把良好的习惯培养作为育人的根基,把勤奋学习作为成长的基础。校训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全体教师行为的准则。校训深入到教师的心中,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的驱动力,时刻鞭策的每一位教师努力工作!

二、 重常规检查,更重反馈激励。

教学管理是服务,为了更好的为老师做好服务,我们采取的是“责任到人,深入一线”的方法。领导分别到主管的年级和学科,教学常规的检查如教案、作业的批改、三笔字等不是在教导处,而是到教研组和课堂,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和督促。

周二下午的教研备课和单周周四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再是流于形式的检查,而是扎根在教研组,和教师共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听课中的感受。我们提出将教研备课和学校安排的听课、细化解读课标、系列课型研讨等紧密结合,做到及时有效。

学校重视常规检查,对各个检查的项目设计了表格,将检查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存档。但是检查不是目的,督促和整改才是检查的目的,因此我们更加重视的是检查后的反馈和激励。随机的检查则采用校信通的方式及时表扬,如早上早读好的班级,路队走的好的班级、卫生打扫好的班级等。定期的检查则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总结,检查中发现的优点,存在的不足,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对做的较好的教师和教研组进行表扬,对做的不足的教师和教研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在下一次的检查中重点看是否改正。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尊重的要求高于物质的要求,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要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获得精神上的鼓励,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我们不吝啬鼓励,不吝啬表扬,只要看到哪个老师在某个方面做的好,学校就及时在全校例会或者升旗仪式上进行表扬。每个老师都有优点,每个班级都有特点,在日常工作的检查中,只要发现,就及时表扬,用这种方法来激励,来唤起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

三、 重督促指导,更重率先垂范。

影响学生的关键是教师,提高教师的素养,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我们围绕教师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机制,如周四业务学习制,教育随笔交流制,常态课堂开放制,骨干教师示范制,教师发展共同体制等,给每一位教师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此外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始终把教师的培训作为学校最优先最有价值投入的工作,引领教师在工作中实现生命的增值。每学期学校都给教师购买教育经典书籍,请专家进校指导,送老师外出学习,打开教师的视野,放开了老师的胸襟,调整好老师的心态,老师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就能体会享受工作,品味生活的乐趣,就有了对学生深刻而有积极的影响。提升教学离不开教研,学校倡导务实的教研文化,随机教研、定时教研、主题式教研、同学段教研组教研、跨学科教研等,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智慧共享。

学校班子成员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听课,共同教研,除了督促指导外,更重视率先垂范。学校给每个教研组买了几本书,如《杜郎口旋风》、《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高效课堂22条》等,让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写出感受。一个月后,校长书记带头在全体教师会上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读后感,以后的每次例会,都有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带三到五名教师进行读书的交流,而且还有校长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教师的读书热情高了,读书的感受深了,心灵的震撼强了,给教师发书的作用也起到了。

准时听课,按时教研,及时交流,时时督促,事事垂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需多言,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四、 重个体培养,更重团结合作。

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了“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的策略。安排有经验有水平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青年教师上课、说课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选派他们参加区市级的课堂教学大赛,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快成长步伐。

“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学校重视个体培养,但是更重视教师的团结合作。管理的本质就是寻求合作,和老师一起相处,一起合作,一起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学校采取个人与教研组年级组挂钩的方式,一人得奖,全组荣耀,一人违规,全组共担。遇到活动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人为主,他人为辅,全员参与,荣辱共担”的策略,提出的口号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全组人员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共同体,集中大家智慧,共同把事情办好。

要想有一个团结向上的教研组就必须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教研组长。为了让教研组长工作更有动力,更有方法,当学校有外出学习的活动时,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教研组长,目前已经有多位组长外出学习;当有评优评先的名额时,也会首先考虑教研组长。

五、 重倾听心声,更重行动反思。

李希贵说:“当我们遇到抱怨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改进的切入点,找到了改变的方向。”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我们坚持走进教师的课堂,走进教研组,倾听教师的心声。带着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学校工作的时候,发现一直被忽略和漠视的问题还真不少。听不是目的,听后研究策略,行动反思才是最主要的。

每学期教师的听课任务是18节,部分教师完不成任务,原因是教室学生多,听课不方便。教导处经过研究,改变方式方法。将每星期上课教师的名单、节次、学科、讲授内容等放到校园网上;将听课地点改到阶梯教室,有负责本学科的教导主任统计每次听课的人,每月汇总后将每个人听课的节数上传到校园网上,期末学校将检查听课记录和教导处统计节次相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听课,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改变,教师不仅听课方便,热情度高,跨学科听课人数增多,而且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听课,期末检查听课记录时候再也没有完不成听课任务的教师了。

工作就是找问题,不能发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是最难得问题。我们要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六、 重课程执行,更重课程创生。

一个学校只有课程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程有特色了,学校才会有特色。我们重视学科教学,更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培养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经过多次和教师交流,校领导协商,我们的校本课程定为礼仪。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学校坚持把礼仪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儒雅风范,通过校本课程《文明礼仪》,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切实提升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教材,编写教案,设置了专职礼仪教师,组织

观摩校本课程的公开课,和学生日常教学结合,和学生家长结合,

和中队检查结合,和校园环境结合,让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显礼仪”的人文环境。

教学工作立足常规,以人为本,扎实开展,保证了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但只有向纵深处迈进,倾听心声,细心观察,群策群力,民主治校,才能在科学管理中写着民主,写着真实,才能更容易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更能够张扬教师的个性,更有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Tags:常规,管理,走向,文化,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