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琢璞为玉显匠心 化蛹成蝶出精彩

日期:2014-9-2 10:28 阅读:
  琢璞为玉显匠心   化蛹成蝶出精彩
  --语文教学磨课之我见
  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  刘彦卿
  在经历紧张而繁忙的“磨课”之后,让我想起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磨”你千遍也不厌倦》中的一句话:“当手磨出了老茧,就会成为好的庄稼把式;当刀磨出了利刃,就会省去许多砍柴的工夫;当课一磨再磨,就会磨出更多的精彩。”
  好课是“磨”出来的。磨课即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更是一个走进学生,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就像化蛹成蝶,这一过程的确是痛苦的。实践证明:“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通往成功彼岸的绿色通道,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教师快速成熟的催化剂。
  一、磨课能磨出教师坚韧的意志
  好课不厌百回磨。古时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今日有黄爱华、窦桂梅等特级教师,哪一位教师上的精彩课例不是磨出来的?黄爱华老师亲口说:“好课磨砺出”,其《圆的认识》一课备课达70多页;窦桂梅老师在教公开课《秋天的怀念》时,仅开头便十易其稿。没有量的积累怎么可能会有质的变化?
  磨课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备课稿的多次修改,反反复复的冥思苦想,教学设计数次推倒重来的煎熬之后,智慧的火花才会破茧而出。回望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百感交集,亦苦亦甜,这便是磨课的魅力。所以,磨课也是磨砺自己的过程,是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新课标对话的过程;是反复与同事交流的过程;一次磨砺无数收获。在这一次次的“磨”中,在一次次的激烈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及参与磨课的每位老师都会得到成长的历练,都会亲历丰收的喜悦。
  二、磨课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细想一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谁能打保票说自己每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教学语言都斟酌再三了呢?只有在磨课中,我们才会对每一个细节再三思量、反复权衡,在不断的试教──评教──再试教的磨课过程中,自己的体悟点滴积累,对教学内在的感受逐渐加深,对教学中蕴涵的规律逐步有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体验。正是这种磨课中经验的积累,促使我们经历了“初上讲台不知所措,听课磨课逐步成熟”的成长过程;也正是基于磨课对教师成长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中,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磨课这一有效途径。事实也最终证明,只要我们教师全身心地去磨出一节课,其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三、磨课能磨出教师的研修状态
  什么是磨?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见,磨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简单的活动过程,更应该是一个思想上产生触动、心智里迸出火花,不断反思教育教学得失,反省教书育人方式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不正是我们教师不断研修的过程吗?小而言之,我们每天产生的点滴体味、对未来教学的新设想、对同一内容教学作出的新尝试……这些不都是一个磨课的过程吗?只是没有大众参与,更多的是个人思绪的酝酿、突变、体悟等心智活动与实施的过程。大而言之,校本研修所提倡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不也是一个磨的过程吗?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如果研修脱离了课堂,还能有什么意义呢?
  四、磨课能磨出教师厚重的“家底”
  磨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正如一个人有了优良品质的原材料。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足够的磁性,高超的语言表达水平,深厚的书法功底,更需要有将各种素质整合为和谐课堂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打磨的。有的老师的课上得荡气回肠,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初一直困惑于自己课堂上没有流畅有效的过渡语、评价语,是因为自己的文化底气不足,“家底”不厚实,自然就做不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的效果。可经过不断的“磨课”历练,用多读、多想、多写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家底”慢慢变得厚重起来,精妙的过渡语和准确的评价语也运用自如了。
  从来好课需多“磨” 。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中,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堂好课,磨出一位又一位好好老师。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展翅高飞。
  老师们,请踏上这列通往理想驿站的动车吧--背负着希望去挑战,在挑战中享受磨课的苦与乐,在苦与乐中研磨教学的得与失,在得与失中领略琢璞为玉,化蛹成蝶的风采!
Tags:琢璞,玉显,匠心,化蛹成,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