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日期:2011-9-1 16:35 阅读:

摘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长期发展不平衡,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地方化的管理体制,以及一些政策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基础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均衡 民族地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教育培养出的高素质科技人员和广大的劳动者们对此功不可没。经济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是教育的发展。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比物质生产力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育资源供给十分短缺,且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目前国内外前期研究状况以及实践中的进展
  教育公平是道德关系与道德要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对社会成员之间受教育权利及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的一种评价。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教育均衡发展表面上看是教育平等的问题,但说到底还是人权问题,受教育权与发展权是人的基本权利,推行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是维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里一种新的境界,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
  国外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教育经费保障政策。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和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家坡、马来西亚等)都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
  (二)师资保障政策。
  很多国家都实行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且对资格证书作出分级和定期更新的规定,保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
  (三)弱势地区与群体的保障政策。
  (1)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平衡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办学经费。如美国,由州政府为各学区设定一个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定额标准,学区财力无法达到的部分由州政府进行补助。(2)对弱势群体提供切实的关怀。例如韩国,1954年制定了第一个初等六年免费义务教育计划。国家优先保证岛屿、农村、渔村等艰苦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并坚持对这些家庭的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在国内,以2002年3月《人民教育》发表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一文为标志,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由此展开。4月份,李连宁、顾民远、张力、谈松华等教育家在《人民教育》发表了《纵论基础教育新的发展观》的笔谈,把教育均衡发展的讨论进一步推向高潮。
  主张者认为,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解决诸如“择校”等社会矛盾的重要选择。而反对者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却忽视了效率,再加上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平衡是基本的国情,所谓的教育均衡发展,不可能在区域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背景下实现,中国在现阶段推行教育均衡发展不切实际,甚至永远都不可能搞教育的均衡发展等。但更多的学者还是支持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已形成的主要共识或成果有:
  (1)教育均衡发展,是每个学生在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同等教育条件下的发展,是通过政策制定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求得自身的发展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2)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政策的落实。(3)教育均衡发展,最迫切需要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4)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维持低水品发展,它应当与时俱进,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5)对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学者们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在实践层面,体现在山东省寿光市和浙江省宁波市等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范例。  纵观国内国外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综合来说现存的问题有: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与外延等理论问题;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问题存在争议;没有形成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分析还不够深刻;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尚需深入探索。
  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1、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两个:一是义务教育的公平取向;二是义务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的优质发展取向。
  2、教育均衡的本质是实现教育公平,宏观层面上是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中观层面上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而微观层面上来看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全面分析其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政策导向,领导重视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清理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四个维度:
  (1)受教育机会均等,其中包括城乡男女学生入学率等;
  (2)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即公共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学校校舍面积等;
  (3)教育质量均衡,其中包括学生巩固率、毕业生升学率、教师合格率城乡差异等;
  (4)教育成就均衡,包括教育普及程度、不同民族学生入学率差异系数、人口受教育的基尼指数等。
  三、 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重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政府应该在教育政策、教育制度上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合理布局,不断优化配置民族教育资源。
  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优化配置民族教育资源。要加强民族地区教育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及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二)加强教育对口支援,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认真组织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支援。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开创多种优惠形式,吸引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办好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
  (三)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
  民族地区实现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即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应落实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生活费等政策。重点解决好民族地区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同时,保障民族地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
  (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定期轮换制度,建立农村教师到城市中小学进修学习制度,形成城乡交流机制。进一步强化学校间的对口支援工作,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也可利用远程教育、暑期集训等多种灵活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最后,落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鼓励民族地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办出特色,鼓励各地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Tags: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