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素

日期:2013-3-22 22:16 阅读:

        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基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案)。结合崔允漷教授的报告与拓展材料,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由“课题”、“相关标准陈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教学活动方案”等6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课题
  理科的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与教材中的题目基本一致,问题不大。但是,文科需要注意。以语文为例,传统的教案通常以要学习的课文(如《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为课题,这是基于单篇课文教学的必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应该进行新探索,如可用“两组图片的活动体验”来替代原有文章的题目,以便清晰明确地陈述课时学习的目标,让课题成为透视教学设计的“窗户”。
  二、相关标准陈述
  理科教材的编写顺序与课程标准有区别,但是变化不大,即使有变化的,对应关系也是明显的,因此对课程标准中相关部分的陈述比较容易,但是文科比较困难,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同制订模块课程纲要、专题计划一样,语文教师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学段对应的内容标准、专题文选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当然,如果你有比较理想的模块课程纲要、专题计划,对课时相关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具体陈述,就比较容易了。
  三、学情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是核心。学生学习新知识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所持的态度与了解程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们应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有的一般特征,确定学生的初始状态,注意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
  四、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课时目标是就是课时学习的“目的地”,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或结果。
  (一)课堂学习目标的4个特征
  一是“一堂课”的目标,要从课程纲要、专题计划出发思考和定位;二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提供给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引导学生去达到并通过评价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三是“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和结果”,就是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取得哪些进步,能够做到哪些原来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描述教师打算教的内容;四是要尽可能是“可以观察”的,即课时目标要尽可能用具体的可测性术语来陈述。
  课时教学目标需要在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制定。
  (二)分解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将上位的整体的课程标准分成下位的各个部分,或将抽象的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剖析,使之变得更为具体,以便分阶段逐步落实并达成。
  由于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相应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理解并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分解课程标准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只有参与分解的过程,老师才能完整理解课程标准;只有实现合理的分解,老师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此外,教师只有从事课程标准分解的专业活动,才能形成学科的“大观念”,才能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替代、拆解与组合
  1.替代策略
  它是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直接将课程标准作为学习目标,或者以某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名词,形成新的学习目标。如体育课程标准中的“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我们可以用“足球比赛”替换“运动”,即可形成足球单元的一条学习目标。
  2.拆解策略
  它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指标,以此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我们可以将“说明”拆解为“用言语说明”、“用图表说明”、“用实验演示说明”等,将“其他形式的能”拆解为“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即可形成“机械能”教学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
  3.组合策略
  它是利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某一目标元素,形成一条新的学习目标。如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的影响”、“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两条标准,我们可以通过组合,从而形成“理解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这一新的学习目标。
  由此看来,“分解”主要涉及拆解与组合两种策略,其实质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四)分解课程标准需要经历的4个步骤
  一是寻找关键词,即从内容标准中找到重要的名词(应知)与动词(应会),如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说明细胞的分化”中的“分化”与“说明”;二是剖析或拓展上述关键词,即进一步澄清“说明”涉及哪些相关行为,以及“分化”的概念关系;三是根据学生的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理解,在前述的动词与名词之间建立重要的配对关系;四是在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目标叙写规范,写出清晰的学习目标。
  五、评价标准——检测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活动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表述:(1)评价任务,即用怎样的途径或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2)评价标准,即(教师、学生)用以判断任务实现程度的标准或评分规则;(3)评价后的修正措施,即如果没有达到该如何补充教学、补充什么等。
  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明确的评价方案,教师的评价将是随意的,更不可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更何况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是分前后相续若干环节的。只有根据评价标准对完成的环节及时进行评价,确认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达成,才可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只能在有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案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清醒”的。
  六、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最费教师心思的,我们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以语文教学为例,课堂的教学活动怎样展开,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应该在学习方式变革上做努力,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创造性地构建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呈现方式,我们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活动方案,要将任务、活动、作业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Tags: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