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培养健康心理,做阳光少年

日期:2013-12-26 09:10 阅读: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带孩子去做一个心理咨询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问题年龄愈趋年轻。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进行的。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心理支援,也可以是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活动,更多的应该是教育工作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即寓心育于德育活动之中,于智育活动之中,于艺术教育、课外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活动之中。
      一、心育课的教学构想。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一个小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为5—6小时,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劳技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育人先育心,因此心育应当成为心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既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又是与其他学科教学课有共同特点的课。我们必须依据学生心理这一特殊的教学内容去探索这种课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原则,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符合教学规律,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目的。
      二、心育课的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知识结构、时间结构、信息传递结构、师生流动结构、讲练编排结构等等的集合。心理辅导课有奇特殊的一面,其基本结构迄今尚无定式,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如下一些心育课的基本教学结构。
      1、疏导倾诉结构。心理辅导课的师生关系决定了教师是学生帮助者的角色特点,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是老师首先必须做到的,是教师用心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体现在教学结构上,应为“教师导疏—学生畅谈—释意反应”。辅导员与学生彼此心理相融,设身处地地从小学生的角度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感,帮助他们自我表达,自我探讨和自我了解。
      2、主体活动结构。心理辅导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型,是以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完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形式展开。用讲故事、队会、活动课、主题队会、小品表演、出板报、专栏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启发自己。这种活动,不仅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其主题意识也在活动中得到强化。
      3、设疑导引结构。心理辅导课包括着许多需要向学生讲授的理性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不宜直接向学生灌输,常常采用设疑引导情景演示等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种引发他们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去发现,去辨别,去总结。这是由于积极的思维能引起积极的感情,产生积极的行动;反之,消极的思维会导致消极的情感、消极的行动。如进行情绪疏导时,首先不是直接从理论上告诉学生情绪疏导的方法,而是进行设置疑问:“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良情绪的困扰?后来,你是怎么处理的?”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让他们拿出自己的“治病良方”,从中总结出A、B、C三种疏导方法,使孩子们不仅学到知识,还为自己的发现喜不自禁。又如在学生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解释“贝多芬为什么失明后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走向成功”等伟人现象,或根据孩子们的年龄与环境的特点,设置“当我考试不合格时”“当我参加电脑比赛落选时”等情景,进而让他们以次讨论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习上的失利,孩子们便会为自己能解嶷明理而兴奋,鼓励他们在困难和失败中变得更勇敢、更坚强,不断地战胜自我。
      4、信息传递结构。说教式的教学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信息传递则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其心理相容程度高。因此要经常向孩子介绍典型的个案以及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演小品、相声等形式活动课,让孩子在这些实例和信息中感悟出该怎么做,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
      5、言行训练结构。言行和心理是表里关系,两者是互动的,良好的言行习惯既是健康心理的外在反映,也能促进心理的调节,尤其是孩子,分年龄,分阶段,分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和具体的个性特点,进行必要的言行训练,对心理健康是很有益的。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6、评点指导结构。在孩子接受了一定阶段的心理辅导以后,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如父母翻看了某人的日记,某女生接到某男生的条子等,让学生以心理辅导员的身份为当事人寻求解决办法,教师在介绍他们的处理意见时,加以适当的评点和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方案作修改。由于学生处于帮助者的地位,强烈的角色意识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力求完成,从而对教师的评点指导更为关注,其效果更加明显。
      三、心育课的教学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外,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引导学生的主体动机。教师选择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所安排的活动都应当是学生所关心的,所渴望了解的,是他们生活中有意义的,绝不能对学生认为重要的事视而不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成为“主角”。
      2、活动性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辅导课的备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设计各种由学生主持、参与和组织发动的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推动这些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并经教育者点拨、启发,逐步省悟、成熟的过程。
      3、情感性原则。心理辅导课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心理体验以及健康情感的熏陶,是心理辅导课的显著特点。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极力避免教学内容的理念化、概念化,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不要以“训导者”与“外人”的形式出现,而应以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用心与心的交流、让人格的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力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共感性原则。心理辅导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理解学生,视学生的各种需要是正当的,是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同等的知心好朋友。唯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成为学生倾诉衷肠的对象,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忘年交。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年龄上要年轻化,在行为上要稚化,要熟悉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与学生“脉搏共振”,切忌揭学生的“短”,泄学生的“密”,要保护学生的自尊。
      5、弥散性原则。心理辅导课不是一般的未知把握,而是心灵开发,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起一个影子的作用,要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散发开去,重视对学生悟性的启迪、思维方法的引导和情感的健康导向。心理辅导课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知识的线条结构,而应具有色块结构的特点,产生交融弥散的美感。在则,心理辅导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存在正误和唯一性,而是开放性的,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丰富多样的解答本身就是心理辅导课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总之,设计选择好心育课的教学结构和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能很好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促进改革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预防心理发展的障碍和疾病,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因为完美的个性或人格要比智慧和能力更重要。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知识的特长,有理想有道德,还应该是一个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举止动作受欢迎的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已迈出扎实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边实践边总结,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最佳模式,不断努力,为学校教育的百花园再添奇葩,培养出更多的阳光少年。
Tags:培养,健康,心理,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