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9 巨人的花园教案板书设计

日期:2016-2-22 15:27 阅读:
杨雪枫  

地区: 甘肃省 - 兰州市 - 城关区

学校:兰州市城关区二营学校

1课时

9 巨人的花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段。

2.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朗读感悟童话对比表达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3.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采用对比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的突出特点。

3教学过程 3.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巨人的花园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请大家回想童话《巨人的花园》主要讲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理清文章层次(巨人回来前、巨人回来时、巨人醒悟后)。

2.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想象画面,提出质疑。

(1)分两组出示词语认读。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冰雪覆盖    鲜花凋谢

(2)学生根据词语想像画面,明确想象可以把词语读成活的画面!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3)再读词语,分类提出质疑。

为什么是同一座花园,却出现了这么鲜明差距的画面呢?是什么原因让花园产生这样天壤之别的大变化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景色变化,品读想象,深化理解,初识对比手法

课文中共描写了四次花园的景象,你读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

1.抓住第一段,品读巨人回来前花园“景美”、“人乐”。

(1)赏读第一段,抓住“漂亮”,诵读再现美景。

(2)研读第二段,抓住“洋溢”,体悟快乐。

一是学生读后查字典理解“洋溢”,并结合课文说说具体理解。二是学生尝试造句使用,加深理解。

2.品读第六段,感悟巨人回来时花园“凋敝”、“死寂”。

(1)通过“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想象花园的寒冷。

(2)通过巨人的表现和想法体悟他内心的孤独与寒冷。

3.品读第七段,发现孩子在时和孩子不在时花园景致的巨大变化。

(1)通过“阳光明媚”“草翠花开”“快乐游戏”等体悟有孩子在时的美好景致。

(2)通过“鲜花凋谢”“冰雪覆盖”没有孩子时花园景色的单调死寂。

(三)抓住巨人的言行、心理,探究景致变化的原因

是谁让花园总是由春意盎然变得凋敝荒芜,是谁让美好景致变得冰雪覆盖,一片死寂?对,是巨人。那文中主要写了几次巨人驱赶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呢?请用直线勾画出来。

1.抓住“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砌墙封园体会巨人的自私。

2.抓住“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体会巨人盼望春天的心切和对孩子们的愤怒。

3.抓住“喂!你快滚出去!”体会巨人赶走孩子的急切心情。

 4.孩子们读这三句话,体悟诵读表现情感。

5.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巨人的感受。

(四)抓住男孩的表现,感受巨人的转变,加深对比理解

1.通过第八自然段“说话的眼睛凝视”让学生换位想象,讲出小男孩内心的话,进行口语训练,加深理解。

 2.通过第九、十自然段,感悟巨人醒悟后的温暖、幸福、美好。

一是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让学生回顾全文,讲出巨人如此说的理由,明白巨人的想法。

二是抓住“任性、冷酷的心”,让学生角色扮演讲讲任性、冷酷在哪里,理解巨人的说法,从而深入理解巨人的彻底醒悟后的惊喜和欣慰。

三是抓住“拆墙,把花园给了孩子”,看看巨人的行动,理解其实就是把快乐给了孩子,把快乐给了自己,把快乐进行分享。

四是通过十一自然段,抓住巨人和孩子同享春天、同享快乐的画面,想象快乐的情景,配乐感情诵读。

(五)反思琢磨,回归整体,追问收获,读写结合

1.探究写作目的,角色换位采访。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童话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好玩?如果你是作者,你有何想法?(教师随机采访)

(2)展示有关名人名言,启迪学生。

(3)读了这篇童话,你肯定有许多想法要给别人说,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巨人的角度、孩子的角度,把你想告诉别人的话写下来,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名言,完后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带来一切春天般的美好。我们也明白了: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成为真正的快乐。只要放飞爱的梦想,就会收获心的希望,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受到幸福!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2.探讨本文语言特点,理解对比手法,初知童话特点。

(1)本文特点:你觉得这篇童话好不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的写法)

(2)你能从这篇童话发现童话的特点吗?

教师引导总结:有情、有趣、有序、有理。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读王尔德的其他童话作品。

(3)摘抄积累文中你喜欢的语段。

9 巨人的花园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9 巨人的花园 

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巨人的花园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请大家回想童话《巨人的花园》主要讲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理清文章层次(巨人回来前、巨人回来时、巨人醒悟后)。

2.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想象画面,提出质疑。

(1)分两组出示词语认读。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冰雪覆盖    鲜花凋谢

(2)学生根据词语想像画面,明确想象可以把词语读成活的画面!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3)再读词语,分类提出质疑。

为什么是同一座花园,却出现了这么鲜明差距的画面呢?是什么原因让花园产生这样天壤之别的大变化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景色变化,品读想象,深化理解,初识对比手法

课文中共描写了四次花园的景象,你读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

1.抓住第一段,品读巨人回来前花园“景美”、“人乐”。

(1)赏读第一段,抓住“漂亮”,诵读再现美景。

(2)研读第二段,抓住“洋溢”,体悟快乐。

一是学生读后查字典理解“洋溢”,并结合课文说说具体理解。二是学生尝试造句使用,加深理解。

2.品读第六段,感悟巨人回来时花园“凋敝”、“死寂”。

(1)通过“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想象花园的寒冷。

(2)通过巨人的表现和想法体悟他内心的孤独与寒冷。

3.品读第七段,发现孩子在时和孩子不在时花园景致的巨大变化。

(1)通过“阳光明媚”“草翠花开”“快乐游戏”等体悟有孩子在时的美好景致。

(2)通过“鲜花凋谢”“冰雪覆盖”没有孩子时花园景色的单调死寂。

(三)抓住巨人的言行、心理,探究景致变化的原因

是谁让花园总是由春意盎然变得凋敝荒芜,是谁让美好景致变得冰雪覆盖,一片死寂?对,是巨人。那文中主要写了几次巨人驱赶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呢?请用直线勾画出来。

1.抓住“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砌墙封园体会巨人的自私。

2.抓住“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体会巨人盼望春天的心切和对孩子们的愤怒。

3.抓住“喂!你快滚出去!”体会巨人赶走孩子的急切心情。

 4.孩子们读这三句话,体悟诵读表现情感。

5.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巨人的感受。

(四)抓住男孩的表现,感受巨人的转变,加深对比理解

1.通过第八自然段“说话的眼睛凝视”让学生换位想象,讲出小男孩内心的话,进行口语训练,加深理解。

 2.通过第九、十自然段,感悟巨人醒悟后的温暖、幸福、美好。

一是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让学生回顾全文,讲出巨人如此说的理由,明白巨人的想法。

二是抓住“任性、冷酷的心”,让学生角色扮演讲讲任性、冷酷在哪里,理解巨人的说法,从而深入理解巨人的彻底醒悟后的惊喜和欣慰。

三是抓住“拆墙,把花园给了孩子”,看看巨人的行动,理解其实就是把快乐给了孩子,把快乐给了自己,把快乐进行分享。

四是通过十一自然段,抓住巨人和孩子同享春天、同享快乐的画面,想象快乐的情景,配乐感情诵读。

(五)反思琢磨,回归整体,追问收获,读写结合

1.探究写作目的,角色换位采访。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童话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好玩?如果你是作者,你有何想法?(教师随机采访)

(2)展示有关名人名言,启迪学生。

(3)读了这篇童话,你肯定有许多想法要给别人说,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巨人的角度、孩子的角度,把你想告诉别人的话写下来,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名言,完后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带来一切春天般的美好。我们也明白了: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成为真正的快乐。只要放飞爱的梦想,就会收获心的希望,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受到幸福!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2.探讨本文语言特点,理解对比手法,初知童话特点。

(1)本文特点:你觉得这篇童话好不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的写法)

(2)你能从这篇童话发现童话的特点吗?

教师引导总结:有情、有趣、有序、有理。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读王尔德的其他童话作品。

(3)摘抄积累文中你喜欢的语段。

杨雪枫评论 
  • 优点:

    设计精妙,有浓厚的语文味!

  • 缺点:

    教学中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就好了!

杨雪枫评论 
  • 优点:

    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 缺点:

    品德教育少了点。

杨雪枫评论 
  • 优点:

    活动设计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 缺点:

    有课堂实录就更好了。

Tags:人的,花园,教案,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