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中学到大学:如何在跑动中接棒

日期:2013-4-25 13:47 阅读:

  如何处理好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如何为高中教育准确定位,如何应对摆在高中教育面前的诸多挑战?这个难题考验着全世界的教育界,更考验着中国的教育界。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对中等教育定位中涉及的三个矛盾——精英性与大众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终结性与预备性教育之间的矛盾非常关注。对于我国高中教育来说,除了这三个矛盾,又一个严峻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高中毕业率不断攀升,绝大部分高中毕业生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如何处理好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中学和大学如接力赛,要在跑动中接棒

  “中学和大学像接力赛跑一样,要在跑动中接棒,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急停传接。我们希望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具有准大学生的姿态,而不是像一个老资格的中学生。”这是北京师大附中刘沪校长对于高中与大学如何有效衔接的一段表述。

  “谈起普通高中的功能定位,目前比较普遍的认识是,高考取得高分就为学生升入大学作了最好的准备;中学给大学提供高分生源,就是对大学教育的最大贡献。如果这样看待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就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刘沪认为,“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阶段,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和能力。”

  “当前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关系,正如两个圆,外相切而不相交,相切点就是高考,两个圆内,各自关注的内容都没有超过这个相切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这样描述我国普通高中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石中英强调,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在高中阶段出现“高考论英雄”式的高中质量外部评价标准、“高考状元”情结,进而导致高中教育目标的窄化;在大学也会出现“抢生源”、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专业兴趣、对大学专业学习生活不适应、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

  石中英认为,随着大学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升学率已不应再是核心目标,应更多地思考高中的性质目标和价值取向;对于大学来说,核心任务也应该从关注生源质量转为关注学生的培养过程与培养质量,将目光从录取高分考生延展到高中教育的全过程。这就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要求和客观的环境。

  在跑动中接棒,需要寻找有效突破口

  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突破口何在?是通过大学先修课程,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提前接受大学教育的部分课程内容,并给予学分认定,同时作为高校选拔录取时的参考?还是加大高中综合评价在高校录取时的权重,进一步改革高校选拔与评价人才的制度体系?这是许多专家学者的思考。

  在日前举行的以“高中与大学衔接”为主题的首届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就将学生的高中综合评价纳入到高考录取评价综合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谈到,高考“单一评价”的方式容易导致高中教育应试化。而国外的高校人才选拔均高度关注学生在高中的学业成就,大多把学生中学的成绩、经历、成就等表现纳入高校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学生报考高校的综合评价成绩中,高中阶段的多次成绩要在大学录取的综合评价中占到高达50%的比重。

  学者们谈到,在实践中,由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善,以及对于高中所提供的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性的顾虑,在自主招生中,绝大多数高校仅关注大学本身的多元考核、综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而缺乏高中、大学共同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究。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虞立红认为,诚信体系的尚未完全建立,并不代表当下没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能。诚信体系是要建立的,而且,也是需要通过一定过程来建立的,可以通过“晒太阳”、“多程序”和“重惩罚”来构筑高校人才选拔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预,净化人才选拔环境,让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成为可能。

  用一个共同使命将中学教育与高中教育贯通连结起来,已成为许多国家通用的做法。记者了解到,日本进入本世纪来,就在中学阶段启动了旨在培养未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领军的科研人才的培养项目,包括邀请大学教授到中学来讲课,允许高中生到大学听课,允许高中生接触大学的尖端科研项目等。美国、英国也纷纷在中学阶段开设双学分课程、IB课程、I—level课程等“准大学课程”,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是以问题提出、发现和资料分析为主,侧重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实现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教师交流与相互兼职授课。

  对此,有专家评价,寻找高中与大学之间“无缝对接”的突破口,不仅是高中教育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大学教育需要思考的课题。

  在期待与争议中前行的“大学先修课”

  1月17日,北大宣布将与中学合作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供高二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7月组织统一考试,成绩将作为大学自主选拔的重要依据。北京大学招生负责人宣布,若条件成熟,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者可减免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此举拉开了我国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的序幕。

  “以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再提高的方法主要是学科竞赛,但学科竞赛的学生面较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说,“为对文科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大学通选课,是一个好的方向。”

  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强调,“此举旨在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兴趣,对求知欲进行鼓励。中学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与大学对接,希望大学伸手拉一把,以改变基础教育在应试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在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上,许多专家对试验中前行的大学先修课发表了不同意见。专家认为,如今,很多学校已经尝试开设具备“大学先修”性质的课程,但学校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共同体,另外,学生所获学分被大学承认的范围极其有限,而且,课程开设尚不够规范、科学、严谨。如设立怎样的课程、什么样的老师来授课、怎样的学生能够选修、如何评定学生的成绩等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完整规范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

  “大学先修课面临的诸多挑战中,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公众对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认可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必须提高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的公信力,确保不同地方、学校的大学先修课教育和考试在同一标准上。”

  “大学先修课并不适合全体高中学生,应该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一定要避免走‘全民奥数’的老路,建立必要的准入机制,包括学校的准入、课程的准修、教师的准教,都要有相应机制,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体系,从国家层面成立统一机构,进行课程编制,确保课程的学术水准。”王殿军认为。

  让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在跑动中接棒,学者们的共同愿景是“超越高考”,使中学生在中学的高年级阶段就能够分享到平等、理性、独立,担当国家使命的大学精神,从仅关注学业的成功到关注人格的完善。石中英认为,“大学和中学的衔接是不容易的,需要触及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要打通课程开发、教师评聘、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方面的障碍。但无疑,这些工作的意义是巨大的。”本报记者 赵婀娜

Tags:学到,大学,何在,跑动,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