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家长晒“物质奖励” 专家称不利孩子成长

日期:2013-1-8 10:10 阅读:

  寒假即将到来,全市中小学生就要进入期末考试阶段。虽说考试还没进行,但在微博中,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晒”给孩子准备的各种考试奖励,有奖励出去旅游的,有奖励买手机的,甚至连出钱给孩子拍写真也成了“奖品”之一。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用物质激发孩子的动力,是简单、偷懒的办法,奖励孩子,要注意奖励好的行为,而不是结果。

  爸重金“悬赏”

  考得好,旅游发钱拍写真

  扬州一位名为“王家有女”的网友贴出了她的“特殊”奖励方法:“数学考95分以上,出去旅游,语文考95分以上,同意买小狗,两门都在95分以上,奖励自由支配基金800元,两门在90分以上,可以自由选择上兴趣班,如两门都在90分以下,寒假计划由父母安排。”

  “王家有女”的这些“特殊”奖励方法引来不少网友的转发和评论,不少扬州网友也纷纷“晒”出给孩子许诺的各种期末考试“大奖”。

  网友“妈妈咪呀LB”就列出给一年级儿子的奖励:“考双百,答应给儿子买双旱冰鞋,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则各奖励50元。”

  网友“tamlyfj”就别出新意,答应初中的女儿,如果期末考试成绩进入班级前10名,就同意带女儿去影楼拍一套写真照片。

  孩子习以为常

  “奖励政策”从幼儿园就有了

  记者随机对一个五年级的班级进行了采访,一个班五十几名学生,几乎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承认:只要期末成绩考得好,父母就会给予奖励。

  不少学生还告诉记者,从幼儿园开始,只要碰到考试,家长就会“出台”奖励政策。

  “只要期末考试三门成绩均达到95分以上,寒假就可以去海南玩;如果均在90分以上,可以买一辆新自行车。”五年级学生张蕴哲坦白对记者直言:“如果不给奖励,考试就没什么动力了。”

  调查中,记者发现孩子们对“考试奖励”的期待可谓是稀奇古怪:有要求在家养乌龟、小狗的,还有要求不上兴趣班的,更有的甚至要求寒假不写作业、回老家过年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希望有一部触摸屏的智能手机。 记者乔云

  【专家提醒】

  物质刺激的孩子,容易放弃

  孩子参加考试,家长用物质来奖励,合适吗?对此,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陟遥博士解释,用物质激发孩子的动力,是比较简单、偷懒的办法。

  “外在的、物质的鼓励,会让孩子对物质越来越期待。但人的物质欲望是无穷尽的,到后来,家长会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且总是被物质来刺激成就感的孩子,特别容易放弃,因为他会觉得,如果自己做不到,大不了只是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没有了,他可以暂时不要了,但这个环节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利的。”

  张陟遥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三万多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照“产出”给奖励,也就是考试达到一定分数后才能获得奖金;另一组学生按照“投入”给奖励,只要读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两美元。结果发现,按“投入”奖励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在取消奖金后,不少学生仍然坚持阅读。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们需要得到肯定和赏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被认可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物质。”张陟遥建议家长,需要慢慢地调节激励手段,“奖励孩子,要注意奖励好的行为,而不是奖励某种结果;要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应由家长说了算;可以尝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取代物质奖励。”

Tags:家长,物质奖励,专家,不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