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教育的“GDP陷阱”

日期:2011-11-23 08:48 阅读:

     人才市场不是作坊和工厂,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比如近些年来,高校认为传媒产业存在巨大的人才

缺口,于是不管有无条件和水平,也纷纷开设新闻及相关专业。笔者曾就读的学校,为数不多的新闻专业

教师中,有几个竟然都是刚离开学校的本科生,既没有理论研究的经历,更缺少专业的新闻实践,但新闻

专业依旧广泛招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高校根据一厢情愿的就业市场供需判断,贴牌生产假冒伪劣的

“人才产品”。

    人才的培养,理应是体系化的工程,专业设置联系着社会的行业结构,关系着各个领域的发展。而就

业市场的稳定,除了跟行业发展布局、充足的就业机会有关,更多的还跟稳定的人才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

关联。按照就业率来设置专业,不是知识和技术引领未来,而是市场决定人才的培养,这种理念下,高校

免不了异变成培训班,甚至是培养有名无实人才的职校、培训班。专业的设置缺乏前瞻性和体系性,才会

沦落到以就业率这种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决定专业的布局和去留。而就业率,照此看来,已然成为了高校教

育发展的GDP。

    因此,以就业率作为考核标准,叫停就业率较差的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可以解决高校专业膨

胀的问题,但恐怕解决不了滥设专业的问题。从整个教育体系、专业布局和社会人才结构而言,这种考核

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某些行业迎来了发展契机,却发现国内专业人才紧缺,这样的情境现实中恐怕并不

少见。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这些行业要么从国外引进人才,要么等着高校培养大批这方面的人

才,而这无疑将耽误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契机。

    如今,国内高校纷纷变身为综合性院校,什么专业都有,但并不意味着什么专业都精。随波逐流的专

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不仅耽误学生的发展,也影响社会进步。高校的专业设置,理应是人才培养在未来的

整体布局,而就业率考核的方式,显然缺乏这种长远考虑,易造成是教育领域的“GDP陷阱”。

Tags:教育,GDP,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