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8-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设计及反思

日期:2019-1-17 15:04 阅读:

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全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学习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物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课前准备

1.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2.观察与家庭实验

⑴观察夕阳西下时的自然景观,思索并尝试解释晚霞是怎样形成的?

遥望夜空,观察银河系的形状,体会宇宙的神奇,并收集宇宙起源的相关资料。

收集圆珠笔发明的历史,观察圆珠笔的结构,探究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

⑵在水龙头的下方放一脸盆,并打开水龙头,把一乒乓球放在水流下,乒乓球将怎样运动?做一做,看看和你想的一样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⑶在杯子中装满水,用一纸片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猜想杯中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做一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1教育网

3.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等工具。

合作探究

一、在自然中……

活动1:下列七个问题你思考过吗?请阅读课本4—5页,及图1-1-----图1-7所提供的信息,做一下解释。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请谈一谈你对宇宙起源及太阳系的了解。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原因是什么?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现代的科技手段还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

⑺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龙卷风的威力巨大,我们如何能准确预测龙卷风的来临,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龙卷风的能量巨大,这些能量能够加以和平利用吗?

自然界的神奇无处不在,请同学们另外列举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至少五个)

二、在生活中……

活动2:下列生活中六个神奇的现象你观察思考过吗?请你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做一下思考解释。

⑴生活中的神奇之一:倒饮料的诀窍(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一个小孔难以倒出饮料,那么有哪些方法可将饮料倒出呢?

问题解决:① 孔倒饮料;②孔倒饮料。

⑵生活中的神奇之二:被水折断的筷子(学生实验观察)

提出问题:筷子放入水中,似乎被水“折”断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收集资料尝试做一下解释。

⑶生活中的神奇之三:拉链的开启与闭合(实物观察)

它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提出问题:为何上下拉动,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请尝试做一下解释。

4)生活中的神奇之四:圆珠笔(实物观察)

介绍:圆珠笔发明历史。

提出问题: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请尝试做一下解释。

5)生活中的神奇之五: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弯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请试着做一下解释。

6)生活中的神奇之四:跳高(展示跳高与撑竿跳高的一组图片)

介绍:在刚刚结束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以

的成绩获得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而

 以获得男子撑竿跳高冠军。

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便能比跳高多跳一倍以上的高度?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可利用自备的器材设计实验(至少五个)

实验一:光的色散

实验二:隔掌吸钉

实验三:摩擦起电

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

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为什么?

实验四:水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验五: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以下表格PPT课件为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PPT课件+教学教案+同步练习等素材链接,欢迎有需要的教师下载使用:

2018-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设计及反思

点击下载

Tags:2018-2019年,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