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农民工子女中考 何时能留城不返乡?

日期:2012-2-9 08:52 阅读:

        在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努力下,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状况逐步好转,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希望初中毕业后能够继续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如何满足将来规模巨大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纵深版近日将推出流入地中考系列报道,通过倾听农民工子女、家长、校长、专家等方面的声音,探讨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中考的理想与现实。

  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但这些政策只对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进行了政策规定,未与中考相衔接。流入地中考政策进展如何?农民工子女面临怎样的升学现实?还有哪些政策空白?

  观察

  虽然还是寒假,但北京不少初三的学生和家长并不轻松,转眼就到的2012年中考,让他们丝毫不敢放松。不过,也有例外。初三学生刘燕(化名),一边看电视,一边迷茫地问:“中考?不知道,我们不能考吧。”

  今年1月初,北京市宣布具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子女等7类非京籍初中生可以在京参加中考,但不包含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农民工子女”)。刘燕们的生活,离中考很远。

  2月3日,教育部发布2012年工作要点。在“切实推进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流入地中考政策,多数省份是空白

  刘燕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从河南老家随父母来到北京读书。面对中考,她没有想太多,因为“考不了”。

  “回家中考?”刘燕似乎对这个想法感到很吃惊,“回去没人照顾,父母不放心,而且我一直在北京读书,不可能回去了。”像刘燕这样,“不流动”的流动青少年,已经成为一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常态。

  “根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龄在12-14周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有264万,假设农民工及其子女流入城市后将‘不流动’,意味着全国2008年就有264万农民工随迁子女需要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现在这一数据更加庞大。农民工随迁子女主体已经逐渐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研究员说。

  长期关注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中考问题的吴霓,在调查中发现,“仅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12-14周岁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增加了近100万人”。

  而让吴霓忧心的是农民工子女在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流入地中考政策在大多数省份尚为政策空白区”。2011年12月18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高考问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就实施两年的“农民工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大型调研项目成果进行了公布和研讨,截至2010年12月,全国有天津、上海、山东、安徽、福建、海南6个省(直辖市)出台文件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本省(直辖市)参加流入地中考。同时,有19个地级市(其中12个为省会城市)、4个区县出台政策,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本地参加流入地中考。

  “目前,仅有少数省市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且部分省市仅面向本省省内流动农民工子女,相对于流动青少年儿童这一庞大群体,政策惠及的人群有限。”吴霓说,“同时,部分城市要求户籍地和流入地的中考命题相同时,才能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这种对流动地域的限制实际上已经将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排斥在政策的覆盖面之外。从全国的角度来看,能够在流入城市参加中考的农民工子女非常有限。”

  城市农村娃,毕业即失学?

  没有升学压力的刘燕,寒假很轻松,但是提及未来,这个15岁的女孩很无助。“以后,也许我会去卖服装吧。”刘燕说。对于毕业后的打算,她说自己还没考虑过。卖服装,在刘燕看来,可以买进一些漂亮的衣服,卖出去还能挣钱,这似乎成了这个打扮时尚女孩的理想选择。

  “要不,也许我能上这附近的一所职高。”刘燕说。以前听人说,上职高要交1万元的择校费,刘燕放弃了这个想法,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后来听说只用交4000元,还能分两年交,刘燕的眼睛亮了起来:“如果一次交2000元的话,我们家还能支付得起。”刘燕说,自己还是想继续读书的。

  对孩子们的未来,北京明园学校校长张歌真显然已经焦虑了很久。作为一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张歌真从2003年起就开始呼吁给农民工子女一个继续读书的机会。

  “根据目前的政策,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必须回户口所在地读高中、考大学。可是,这些孩子好多是在城市长大的,有的很小就随父母进城了,有的就出生在城市,他们应该算是城里的孩子了。再回老家读书,生活上、学习上困难太多了。”张歌真说,“有的孩子不适应,在城市上不了高中,工作又不够年龄,怎么办?只好辍学,有的无所事事,四处闲逛,有的混迹网吧、游戏厅,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167.1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64.30万人,在初中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02.88万人。农民工子女的初中后教育问题已涉及一个庞大的群体。

  2011年12月29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说:“农民工子女进城后的教育问题非常严峻。义务教育之后,一般来讲,学习差一点的,十几岁就混迹于社会,没有工作技能。应在正规的教育体系之外,国家出资吸引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使他们有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看到学生失学,能不着急吗?”谈起农民工子女的义务后教育,张歌真很着急。他强烈呼吁:“城市高中在招生中,给农民工子女一点优惠和倾斜政策吧,哪怕只给几个名额,也是给了希望,给了温暖,给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是终生不会忘记的!”

  从省内到跨省,从一小步到一大步

  张歌真的愿望,有些城市已经谨慎地迈出了一小步。石家庄2004年开始出台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中考的相关政策。当时借读生只允许填报民办学校。2006年开始享有同等待遇。虽然政策上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中考,但郭静茹仍然对有关政策感到很困惑。郭静茹是石家庄桥东区教育局中学教研室主任,学生的中高考问题,是郭静茹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石家庄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关于2011年中考报名工作安排意见》中,郭静茹在“报名条件”中重点标注了以下句子:居住市区且长期在市区经营工商企业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以下简称务工子女)并具有市区初中学籍者。上述考生均在就读学校报名。

  “可是。”郭静茹说:“后面还有规定,对外地考生报名作了限定。”石家庄教育考试院在意见中规定:“在我市借读回户口所在地报考确有困难的外地户口考生(外地市、外省考生),可以照顾在原毕业学校报名,但要按外地类考生报名。外地类考生不得报考普通高中。在市区初中上学的本市所辖县(市)、矿区的学生(非务工子女)一律回本县(市)报名。”

  也就是说,外地、外省考试不能报考普通高中,而本市所辖县市考生一律回本县(市)报名。

  “其实,河北省的中考,是全省统一命题,在任何一个地方报考,对本省考生没有太大影响,但石家庄为何还要规定要回本县(市)报名?”郭静茹问道。

  像石家庄这样对农民工子女中考报考学校作出限制,或者对农民工子女的户籍作出限定的流入地中考政策,在已出台政策中并不鲜见。

  天津2005年出台文件,只允许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同时,天津规定,职业高中按备案制录取,不转户口;普通中专招生执行市公安局规定;技工学校招生执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规定。上海2008年开始试行,2010年形成《2010年上海市部分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方案》。该方案提出,农民工子女只能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还有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流入地中考的相关政策,但仅限于区域内。比如2010年广州中考政策允许跨区生报考,户籍学籍不受限制,但仅仅局限于广州各区内的“流入地借读”,省内乃至跨省的“流入地借读”并没有纳入其中。

  “部分城市的异地中考政策规定繁琐,涉及部门众多,而且规定只有数量有限的学校才能接纳需要借考的学生,给诸多需要在流入地中考的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吴霓说,“例如,部分城市规定,办理流入地中考只面向本省内的农民工子女,跨省农民工子女仍需回户籍地参加中考;办理流入地中考的手续需要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复杂;具有接纳流入地借考生的学校数量仅集中在少数示范高中或职业学校,且名额非常少,有限的接纳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致使许多农民工子女不得不回到原籍参加中考。”

  吴霓建议,对于已出台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区,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参加流入地中考的强烈意愿,对高中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并合理配置。其次,各地现行政策存在“一刀切”与简单化现象,各地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还未出台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区,政策设计要充分考虑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中考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使政策既符合农民工子女家庭的教育需要,又能保证城市高中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供给。

Tags:农民工,子女,中考,何时能,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