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给学校教育做几道“加减法”

日期:2011-8-24 13:19 阅读:

         【加法】

  在学校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

  目前市民接受的公共安全教育无系列、不健全。人们普遍缺乏灾难应对知识,缺乏面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张秀华认为,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国民的公共安全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安全教育课在目前的中小学并不常设,有些学校最多只是作为思品课或科普课的附属课,不考核更不考试。正规的学校教育缺乏系统公共安全教育教材和课程。缺乏对教育内容、途径的整体设计和规划;相关课程投入不足,师资培训不够,教育设施不足。

  委员建议:在学校开设公共安全课。系统编写公共安全教育全科教材,包括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启蒙教育、中学生的身心安全教育、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等,防火防震等环境安全教育则应贯穿始终。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按系列教材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年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创新教育形式,探索教学模式。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完善一系列保障机制。包括课时保障、师资保障、信息网络资源保障。

  对学校建立公正完善的评价和督导机制。评价的重点在于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把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

  市教委答复:市教委根据大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安全教育培训。对中小学生,上海已将中小学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每学期安排至少2个学时的专题安全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小学1-2年级学生应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小学3-5年级学生要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

  2008年,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要求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每学期大学生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贯穿大中小幼学校的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今后,上海将加强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在本市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的评选中,都将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安全稳定工作情况在各项评比活动采取一票否决制,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开展情况已纳入教育督导和校长考核指标。

  市教委正积极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的学生安全教育培养模式。如2011年寒假,市教委会同市消防局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布置了一道寒假安全作业,即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查找家庭安全隐患,绘制家庭逃生线路、开展一次家庭逃生演练、模拟火灾报警等。

  在对学校建立公正完善的评价和督导机制上,市教委已在强化集知识和实践演练为一体,重点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紧急应对能力的安全教育体系。关于将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作为毕业和升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加法】

  开展人文博雅教育

  目前,高雅艺术在青少年中市场很小。我国的教育把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人格的教育简化为掌握应试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应试无关的教育很难进学校。这令胡卫等市政协委员十分担忧。

  在国外,区别学校优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会否重视人文博雅教育。

  委员建议:鼓励文化机构,包括文化艺术院团、出版社、影视剧单位等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类文化选修课;开设选修课所发生的费用,由政府或文化基金会承担;鼓励文化机构设立俱乐部,丰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

  市委宣传部答复:今后将大力加强艺术课程的设置。

  在高校推进音乐、戏剧、舞蹈、戏曲、美术等公共艺术任选课程的建设;中小学在提高基础性课程质量的同时,推进艺术类研究性、拓展型课程,让学生在电影欣赏、名著阅读、戏剧表演、乐器学习、文化创意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研修、探究的空间。继续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帮助学校引进更多艺术家、演出团体,为学生送上普及性演出,开设选修课、辅导社团等;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库,积极整合民营文艺院团、大专院校以及其他社会艺术专业人员,以“东方系列”配送系统为主渠道,加大对社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高雅艺术内容的配送。

  【加法】

  将“义工教育”纳入必修课

  上海非常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在学校课程中增设了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参加包括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上海还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但是,孔美琪等市政协委员注意到,相关教育措施在落实过程中问题不少。

  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尚未形成该方面的硬性考评指标;另一方面,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中学生和家长不愿意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很多时候只是敷衍了事。

  委员建议:在中学社会实践课程中开设“义工”

  必修课,将义务服务的时间、质量记入学分,成为升学、毕业的硬性考评指标之一。

  明确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场所,引导中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体验生活、认知社会。学校定期组织开展集中义工活动和培训,推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流和宣传。市教委答复:

  市教委正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以及慈善爱心等实践体验,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根据相关政府规章,已明确规定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参加义务服务的时间,如,高中生参加服务不少于60学时,初中生不少于30学时。同时,市教委把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有机融入到《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社会》、《职业道德与修养》等学科教学之中。

  上海推出了《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除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外,注重记录学生所参加的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的时间、服务内容和情感态度。市教委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还共同探索了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电子学籍卡”的试点评价方式,并在24个社会实践场馆中安装了POS机,对学生参观考察、志愿者服务、研究性学习予以认证,并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市教委与市民政局联手,拓展《上海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版图》内容,从项目化建设入手,以市、区县两级范围为基点,共同推出“爱心志愿服务”系列,提供上海600多家敬老院、福利院和居家养老点等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义工劳动和志愿者服务。

  今后,市教委还将继续深化总结敬老服务、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公益劳动和义务服务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服务公约》,明确服务宗旨、岗位职责、反馈制度、责任签约等运作机制,推进义工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减法】

  减负仍是中小学教育热门话题

  给中小学生课业减负是一个沉重的老话题,涉及面很广且很复杂。廖志豪委员认为,肩负要得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和家长、学校和教师、教育出版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需要有个过程。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还要靠教育改革,靠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委员建议:改进和监管中学的录取办法。一方面政府要降低名校的门槛,在教育的公平性上多做“文章”;另一方面一些名校过度重视学生课外竞赛成绩的做法,也应受到约束。

  严格学校管理,督促中小学校长严格按规定管理,可以选择一些学校作试点,实行课表上网,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定,学校要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严格规定在校学习时间、作业负担,取消与招生挂钩的各种竞赛。

  对社会上迎合各种学科竞赛的中小学生培训班加强审核和监管,对举办这类竞赛(培训)的社会办学机构重新审核,限定它必须有固定的独立的校舍,有专职的教师。引导家长更新观念。

  加强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让老师对课程把握得更透彻,提高课堂内的教学效率和管理能力。对教育、教师工作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机制。

  市教委答复:近年来,上海市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上海目前已经全面开展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培训,将50%的培训学分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校本研修方面,着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教育教学行为。在全市遴选出862节课改探索实践课、优秀课堂教学实例,引导教师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此外,本市每年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调查监测并予公告,对少数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存在擅自违规举办中小学学科竞赛相关的学科班进行专项督导等。

  但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个因素。

  目前,在教育内部仍存在一些学校与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为追求升学率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在教育外部,也有些家长为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存在课外盲目给孩子增加负担的状况。

  市教委表示,今后将积极采纳本提案所提出的建议,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而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Tags:学校教育,几道,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