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因材施教,发挥初中生个性特长

日期:2011-11-28 19:45 阅读:

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的呼唤要求学校教学重视学生的人性发展,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自学,缺乏自学能力也我们教学的一大病态。因此,我们就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研究个性化教学原则、方法,特别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得以具体实现,使学生能够主观地去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今以中考为前提的背景下,初中教育往往是以中考为前提,我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不能保证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老师甚至不去教授那些他们自认为不优秀的学生,课堂上的进度,差生根本不能消化,长此以往,这些学生慢慢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差生越来越差的现象。正如我所实习的初三年级,他们每天要面临的是一遍又一遍的古诗词默写。初三老师上课也不再讲究上课时学生有没有掌握,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全部灌输给学生,只是为了抓紧时间,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别的知识。我在下面听课时,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对很多知识是没有掌握的,他们可能还没有消化老师讲的前面一条知识,而老师后面一个知识又来了。这种快节奏的教学,对好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可是对成绩偏下的学生来说,消化知识还是很困难的。

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的人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一些所谓的“差生”他们所有拥有的某一方面的技能往往被忽视掉,只因他们的“正课”差。这是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相违背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可以任意处置的机器,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心中有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开的过程中,教师发展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头戏。”

二、              因材施教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了解到每个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的理解程度,即使分给一个学生一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可能也不够用,因此,教师可能没有办法顾及到每个学生。“要培养新时期研究型教师,应该把教育工作当做一项专业来研究,教育科学素质应当是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节课的时间,教师既要讲解知识,又要顾及学生,这的确是有难度的,而课外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由于与生俱来对老师的敬畏,也不会轻易对老师提出自己的困难。

(二)、课程资源比较薄弱,能提供给学生选修的资源很有限

在中考这个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毕竟还是以“正课”为主,开设的选修课也是相当的有限,有些学校虽然开设的选修课种类很多,但课时却很少,学生往往只能选修其中的一门。正如我以前所就读的初中,一个礼拜只提供两节选修课,而提供的选修课种类却很多,这使得很多学生不知该选修哪一门。

(三)、教师难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相对于中国古代师生席地而坐的谈话式教学和某些国外的“超小班化”教学而言,我国将班级授课制发挥到了极致:45人为标准班,而有些农村学校每班少则六七十人,多则百余人。如此的规模,教师实在是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三、              因材施教的实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育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育,这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这就是“亲其师而近其道”。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想他的学生学习。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扬长避短

1.激发兴趣

艾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句老话: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只要他感兴趣,她愿意做,你就阻止不了他去关心,去投入。反过来,如果他对你有兴趣,你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他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管住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笔者学生死读书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运用一些图片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扬长避短

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长”发展下去,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战士。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学生在其所“短”的方向上作出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

3.扬长避短,首先培养兴趣

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要扬长,首先要培养兴趣,如果没有兴趣,是不会学成的。

正如许多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兴趣班学习,所谓“兴趣班”,是要有兴趣才去学习,而家长根本就不听取孩子的兴趣,而根据自己的选择,认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好,就给孩子报他们所认为有用的“兴趣班”。学生对这些兴趣班根本不敢兴趣,有怎会学好呢?

(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意识打不上来,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是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地,哪怕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恰当的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教师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败他们的自信心。

在我实习期间,老师不会针对哪一个同学提问,而是面对全班提问,而对于同学的回答也会给予鼓励,不会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而吝惜表扬之词,这对于学生是起到一定作用的鼓励和肯定的。学生在老师提问后也会更积极的回答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进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个使个体社会化的漫长的、终生进行的过程。“教”和“育”都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真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终生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时代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差生却爱莫能助,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根据学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孔子的教学艺术正如他的学生颜渊盛赞的那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父子循循善诱人,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欲置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绰乐,虽欲从之,末田也已。”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Tags:因材施教,发挥,初中生,个性,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