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日期:2005-10-31 11:59 阅读:

目录:写作提纲、论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

 

写作提纲: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其次,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最后,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

二,            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1、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2、学生参与、活跃气氛

3、科学复习,培养能力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创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的学习状态中联系,甚至发展为厌恶,都不利于知识接受。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把立足点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少年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他看作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或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把自己对于需要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的标准强加给他们.

其次,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

最后,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爱是教育工作的源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讲,表现在尊重、关怀和理解六个字上。

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它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有伤害学生尊严和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这就需要老师        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弦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课堂教学模式。

(一)、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教师反复地讲解,而取决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及其自主学习的程度。精设导语,在课堂教学中能起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能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许多数学书本中的知识是抽象的,而这些抽象的知识往往源于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所以从学生熟知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导入,不仅能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由于数学知识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旧引新”导入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比如几何第二册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伸;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补充与完善等。在导入新课时可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预测和猜想。这样的导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旧知的深入与新知的诱发;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学生思维的自然发展。在旧知的生长点上,已经凸现出了新知的嫩芽。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象一出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安排的有艺术性,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二)、学生参与、活跃气氛
    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是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通常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直接制约着我们的教学工作,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有关实物、图像等形象的感知和对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的领会,在大脑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中介作用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是解决教学中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种纯粹化的抽象性,一方面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 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切实引导好学生在 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只有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原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最终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怎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 动口呢?
    (1)、在为新课的铺垫中教师选择有趣新奇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我们在讲授新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如讲勾股定理时,因为勾股定理不是由其他定理经过推理论证得到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因此,课前我要每个学生各自画一个三角形,测得两直角边与斜边的长度,然后分别计算一下它们的平方,观察两直角边的平方与斜边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上课时,一经提问,同学们踊跃发言。虽然同学们画的三角形大小不一样,但最终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从而总结出了直角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定理,即勾服定理。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了结论,便于记忆和灵活应用。
    这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引课,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 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用学生急需和感兴趣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在讲授新课中,教师选择直观、具体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尽量从操作直观起步,引导学生凭代理操作中获得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及时展开抽象思维。
    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ABC,把三个内角∠A、∠B、∠C分别剪下来,把顶点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己动手,剪下来后,得到一个平角,我再让学生用量角器验证。之后,再用书本的方法,画一个三角形ABC,过点C作CD∥BA,并延长BC,得∠A的内错角。∠ACD,∠B的同位角∠DCE,因为CD∥BA,所以∠A=∠ACD、∠B=∠DCE,由图上可知∠ACB+∠ACD+∠DCE=180°,即∠ACE+∠A+∠B=180°通过以下两种直观的方法,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学生大脑,促进了大脑的积极活动,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练习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选择能加深学生认识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课堂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要继续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它的巩固新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双重作用。 如下题:
①、已知:如图AB∥CD,AD∥BC,BE⊥AC,DF⊥AC,管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DF。②、把第①题中的条件“BE⊥AC,DF⊥AC”变换成“BE∥DF,分别交AC于E、F”,此时结论“BE=DF”还成立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对于第①题,同学们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解决。对于第②题,第一步证明△ACD≌△CBA,条件完全与第①题相同,至于证明△ABE≌△CDF时,有些同学觉得缺少条件,因为∠BEA与∠DFC不再是直角,这时,让同学讨论这两个角是否相等,根据是已知条件:BE∥DF。经过思考,同学们得出结论:这两个角相等。∵BE∥DF,∴∠DFE=∠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A=∠CFD(等角的补角相等)。因此,同样可以证△ABE≌△CDF,得到BE=DF。这时不仅应用了新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还应用了旧知识——平等线的性质定理及等角的补角相等这一性质。
   (三)、科学复习,培养能力
    掌握复习方法,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根据能力。在复习中,我们可以采取对照法、联想法、根据法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播放电影一样想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直到弄通为止。还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整理归纳,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掌握。
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事实证明,这套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评语例子:“张晓龙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必须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各种信息,信息传递的渠道必然保证畅通,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教学中顺利的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形成共鸣性情感反应,更深入地钻研教材,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那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Tags:课堂,创设,民主,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