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叶嘉莹与闻一多

日期:2014-8-15 10:43 阅读:
  本文所思所感的缘起是看了一半的书,听了同事的一席话,了解了一点点历史。
  这本书的名字是《唐宋词十七讲》,作者是叶嘉莹。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出身书香世家,两三岁时就受到《论语》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化的熏染。大学毕业后,因其出众的才华,同时被三所学校聘为国文教师。迁居台湾后,做三个大学的教授。后来,被派往美国、加拿大等地讲学,无数海外学子深受其益。1978年到现在,她主要在国内讲学,北京、南开、天津等几十所大学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期间,不断受到社会团体的邀请,举行了许多场很有影响的古诗词专题讲座,她的受众中,包含了十七八岁的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叶先生的讲座我只听了一两集,她讲话缕缕入心。这本《唐宋词十七讲》我看了二百七十多页,深为她一砖一瓦实实在在砌成的古典诗词文化大厦叹服。
  周末,在一个类似小咖啡馆的地方,我和学校刚参加工作的同事小聚。她问我正在读什么书,我说《唐宋词十七讲》。她忽然眼睛发亮,声音高了两三倍,叹道:
  “哇,叶嘉莹,她影响了我的人生啊!”
  “嗯?这怎么说?”
  “大学最后一年的时候,我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我不想进学校,就想在课外班里代代课,我觉得这样挺好的。直到有一天,我们老师让我们看了叶嘉莹的一个古诗词讲座。也许没有认真听吧,讲的什么我都不记得,可是,叶嘉莹的形象却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觉得她太有魅力了!从此,我改变了主意——我要进学校,我要像她那样做个老师,我也要学习古诗词,并把古诗词讲给我的学生听。古诗词太美了!后来,我又买了她和周汝昌的两本讲古诗词的书。
  我同事观看叶先生讲座的时候,先生应该有七八十岁了。普通古稀老人从脸色看,目色无华,皮肤松弛,神气下坠,有什么理由让人产生如此眷恋之情呢?但是,叶先生不同,除却茶米油盐,她还有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的滋养,这就形成了她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的精神风貌,气度气质。说是她吸引了同事,不如说是古典诗词。当她在讲台上意气飞扬地讲述时,受众或“记取西湖西畔,迎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中;或处“冻云黯淡天气”,“度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或产生“抛掷林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的心思;或暗暗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鼓励自己……那时,叶先生即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即是叶先生了。同事有这样的感触,相信大多数欣赏过先生讲座的人也有同感吧。
  靠教学技巧征服学生的,学生记住的是他所传授的方法;有魅力的师者更因其与学科融为一体的那种气度而使学生难忘,从而自骨子里爱上这门课。汪曾祺在一篇回忆性文章中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有一个同学把闻一多先生讲唐诗的笔记记得及详细,现已整理出版,书名就叫《闻一多论唐诗》,很有学术价值,就是不知道他把闻先生讲唐诗的‘神气’记下来了没有。”
  神气,来自爱与努力。
Tags:叶嘉莹,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