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心理课堂:“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日期:2011-11-24 08:33 阅读: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而我们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它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拒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形式化,心理健康学科化和德育化,而是重于促进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基于这样的性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对教师生成性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本文认为,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教学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和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生成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需要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建构。如何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呈现“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引领,在生成中实现学生的感情,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我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应提倡“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一、搭建互动平台,培育生成土壤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所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以一堂八年级班级心理辅导课《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例,我设置了一个热身活动“一边倒”。

教学片段  “一边倒”----“我们一起玩”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一边倒”的游戏吗?

生:什么叫“一边倒”啊?

师: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每个同学伸出双手,握拳,当老师喊口令“一边倒”的时候,左手伸出拇指,右手伸出小指头,老师再喊“一边倒”的时候,收回左拇指和右小指头,同时伸出右手拇指和左手小指头。如此反复,老师喊口令的速度由慢到快,看看谁能比过我?

(学生热情高涨地老师一起做游戏)

师:(停下来)刚才老师玩的一回中谁赢了老师?(赢的同学举手)

(学生四处张望,有点迷惑。有的同学举手,有的同学没有举手)

师:(老师佯装迷惑)还有的同学没举手,这是为什么呀?我们才动了四个手指啊!

生:是大脑反应不过来,拇指和小指动作不协调。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一边想,一边做,后来,快起来了,手指的动作就跟不上大脑的指令了。

师:对,节奏快起来,大脑的指令和手指沟通就不好,协调不好,就乱套了。学校生活当中如果学生与老师也沟通不好、协调不好,那么带来的就不是笑声,而是烦恼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师生沟通的话题。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而且感兴趣的的游戏引入教学内容,创设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场景,利于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深入开展。

二、精心谋划预设,期待精彩生成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以会谈、心理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治、问题分析、自我管理、践行等手段,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从而初步形成“参与——体验——感悟——调适——提升”模式,以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所以,这要求辅导教师应当为“生成”谋划好“预设”,使“预设”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质量。

而充分的预设,代表的首先是对辅导主题更深入的理解和对活动目标更清晰的认识。即一堂活动课的针对性到底在哪里,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它对这个班的学生真正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必须要充分关注活动的主体——学生,以及现阶段真实的思想情感状况。这样,教师才可能预见活动过程中班级群体的感受,为整个师生互动确定方向,为材料的选择与推进设定一个明确的位置。不然,活动过程中教师会陷入思路的迷失,无法成功地完成班级团体辅导的任务。

如在一堂《优点轰炸》辅导课上,一位学生却懊悔地谈到因自己的误解而伤害了从小玩到大的最好朋友,直到今天这位好朋友仍不愿理睬他,而他也一直对自己所犯错误耿耿于怀。此时,我察觉到他的眼里闪着泪花。就随即问了一句:“你的这位朋友现在还在这个班吗?”他点点头。我的脑海马上闪现出了给这个同学改过的机会,让昔日的两位好朋友重新走到一起。于是,我用充满希望的眼神鼓励他把压在心中的话大胆地说出来。在他的真情诉说中,他的好朋友终于慢慢地站了起来,走到他的身旁,紧紧地握住他的双手。顿时,在场的同学都不约而同抱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教师瞬时引导,能够坦然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也是种优点。

化解同学间的矛盾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但我及时捕捉了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非常真实、宝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并巧妙地加以引导,促进的师生间、生生间情感的交流和升华。

三、敏锐捕捉资源,防止生成流失

预设好的教学预案,是为了在课堂中得到完美展现,但“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特别是“意外生成”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例如在一堂青春期心理辅导活动课《非常感觉》中,一学生就提出“恋爱=结婚生子”的观点,这是作为教师的我没有预想到的。如果打断或取消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可能就永远存在对此问题的疑惑。于是,我灵机一动,巧妙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对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度、家庭经济条件、学业获得情况、夫妻感情生活等方面的直接有效的讨论,学生就自然明白其中的有别之处了。

这样教学资源不是教材提供,也不是教师预设所考虑到的,而是课堂教学过程所生成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作为教师,只有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及时捕捉各种生成出来的信息与资源,选择运用,灵活调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班级心理辅导生成性课堂教学为广大教师带来了阵阵春风,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千变万化,在活动能够过程中对某些环节大胆放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认真思考学生需要什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将预设与生成和着生命的节拍激情共舞,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气息与生活的情趣,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中实现认知的提升、行为的改善和心理健康的完善发展。

 

Tags:心理,课堂,预设,生成,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