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试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题外话”

日期:2009-2-28 09:54 阅读: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和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如何运用好课堂教学中的“题外话”,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作者对题外话的定义、特点、作用和实际运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阐述了自己的科学见解,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适当运用“题外话”有时候能起到比“题内话”更大的效果。文章最后指出了在课堂教学中讲好“题外话”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问题,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 

  所谓“题外话”,是指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表面看似无关,却能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起着积极作用的话题。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多次给中小学生代课、补习的经历,我认为教师只有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内容感染和吸引学生,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兴趣。当前社会信息的爆炸性和价值的多元化,大大增强了青少年思维上的活跃性和心理上的求异性。实践证明,传统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讲你做”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就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衡量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根本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一段“题外话”能取得比“题内话”更好的成效。因此,如何适当运用好“题外话”,从而收到在课前引人入胜、在课中唤起共鸣、在课终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已成为摆在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题外话”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一个教师走上讲台之初,大都充满期待和热情,并希望能得到学生们热烈的回应。但在教学实际中,却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回答问题不积极等现象。此时摆在教师面前的有两种选择,要么不予理睬,继续按部就班严肃授课,这样虽然也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但在这样的“冷场”中最终授课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反之,若是教师能适当抛出一段好的“题外话”,通过讨论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题外话,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渲染气氛,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在讲解南宋历史的时候,如果老师先从《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杨康的名字由来“靖康之耻”讲起,由于青少年学生对金庸笔下这些人物的熟悉,就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继而因势利导,引入主题,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题外话,课外言,说得好,用得妙,其活跃气氛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应从尽量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着手。比如讲李白的名诗《静夜思》,不仅可以讲这首诗思乡的主题,更可以由此引申开去,讲李白“诗仙”的外号所表明的他的诗清逸放旷的风格,讲李白让高力士脱鞋、杨国忠磨墨的文坛趣事,讲诗歌史上的“李杜”乃至“小李杜”,讲唐诗在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使学生真正能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效果。
  
  (三)启发思维。探索规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学亦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题外话”,比如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样的题外话,可以起到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变抽象为形象,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效果。如在物理教学中,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规律时,就举了大家熟悉的荡秋千的例子。“我们假设当秋千与地面距离最近时,势能为零,此时它速度最大,因而动能也达到了最大值;而当秋千到达最高点时,此时它的高度最大,势能达到了最大值,而动能变为零。秋千来回荡的过程,不正是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吗?”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容易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知识和总结规律。长此以往,则教也轻松,学也轻松了。
  
  (四)交流感情,取得认同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青少年学生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容易感情用事,他们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学科,反之亦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一些亲近学生、爱护学生的题外话,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利于融洽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有了师生之“情”为基础,“师爱的效应”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能把教师当成朋友的时候,就较自然地过渡到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并乐意地接受教师的严格管理和教育了。
  
  (五)深化主题,趁机教育
  教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最终达到教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至高境界。学校教育不仅局限于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过程,陶冶情操,升华品德,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和实践。比如,物理课中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几句简单地题外话引申为生活中的小常识;灌输语文课名篇名作中深刻的思想,则可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历史课中除开对简单史实的记忆,不妨通过历史朝代的兴亡和人物的盛衰,趁机教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感悟和收获。 二、怎样讲好题外话
  
  (一)宜以趣激人,息生硬呆板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幽默的语言,则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快方法。在教学中讲题外话,一定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诙谐、生动、活泼、有趣,在轻松愉快中给人以启迪,通过美好的、风趣的语言来牵动学生的心。事实证明,老师具有渊博知识和言语妙趣横生的谈吐以及循循善诱的言词都是倍受学生欢迎的,而生硬呆板的语言则只会僵化和淡化学习气氛。学生们都乐意在愉悦中感受教育,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在愉悦中拓展自己生命的活力!
  
  (二)宜以恩感人,忌冷漠挖苦
  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心理素质,作为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在学校不同的表现,要真心关心爱护他们,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之余的问题乃至困难。最忌讳的就是在不明情况下批评打击学生。细心与耐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教师这个职业却是必备的。纵然不具备,也要自我磨炼。因为对教师来说,细心与耐心已经超越了工作方法这个层面,变成了职业特性。
  
  (三)宜以理服人,忌胡言乱语
  以理服人,即指通过说“理”来教育学生,它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对学生施加正面的影响,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这里的“理”,即真理、事实。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价值观念功利化、人生态度务实化的倾向,侵扰着青年人的心灵。面对现实的挑战,教师只有执著地坚守以理服人的育人理念,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一片新天地。
  
  (四)宜以情动人,忌平铺直叙
  要善于用激情去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当教师讲课充满了激情,用“心”去讲课,那么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你的热情所感动,被她带进知识王国中,同你一起追寻真理,求索人生,同她一起享受知识学习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开智启蒙的喜悦和快乐。反之,就难以吸引人,打动人。
  
  (五)宜以实引人,忌假大空套
  讲课不宜照本宣科,讲题外话同样也不能照搬照套。没有人喜欢听“官话”。真正善于讲题外话的教师,总是结合现实,融入教学。当教师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时尚元素等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自然就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当教师坚持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能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和辨证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仔细地观察人,深入地了解人,研究人,实事求是地对待人,真正做到掌握情况,弄清事实,摸准问题,因人施教。
  
  三、运用好题外话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
  
  (一)人格上富有魅力
  “师者,人之模范也。”“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青少年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信任老师,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反映敏感,喜欢仿效。因此,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积极进取、情绪稳定、乐观大方、耐心公正、热情开朗。不论是外部仪表还是内在心灵,都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这样不论题内话还是题外话,学生都会在刚听的时候就乐于接受。
  
  (二)专业上精益求精
  上文中曾举过的那些题外话、课外话,可以说,看似离题,实未离题。它是讲课的延伸,是讲课中的过渡或起兴。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体会到,一段好的题外话的最大特点就是“看似偏题,实不跑题”。这就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要钻研得更深更透,才能在实际中把握好这个“度”,否则太专则无人爱昕,太偏则无关痛痒。
  
  (三)见识上丰富广博
  教师是靠科学知识和技能来教育学生的,尤其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播信息的媒体日益先进和普及,各种新知识、新信息、新事物不断涌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什么都想问“为什么”,什么都想得到解答。因此,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范围,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渴望。
  
  (四)语言上幽默诙谐
  教师要在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的同时,努力培养幽默感。要多阅读一些使用幽默语言的故事经典,要多跟学生交流去了解学生中流行的幽默方式,要多学些诙谐风趣的开玩笑的方式,要尽量让自己轻松、洒脱、活泼些,最终使自己具有简明流畅、声情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的语言能力。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启发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直接强化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一段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题外话”,有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神来之笔,确实能起到渲染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它们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然的联想,深入的发掘,一种理性的质疑,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直接体现。然而,题外话毕竟是“题外之话”,不可太多,喧宾夺主,更不能离题万里地夸夸其谈,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将可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一名当代教师,应当用心经营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要让题外话、课外话尽量生动和幽默起来,恰到好处地带动学生的热情,使教学内容深入人心,催人上进。
Tags:试论,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