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热点分析九 修宪

日期:2005-9-17 19:07 阅读:
 

  【背景材料】
  现行宪法制定于1982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进行修改,今年是第四次修改宪法。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是:坚持马、列、毛、邓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十六大精神,体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这次不是大改,而是部分修改,非改不可的部分进行修改,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一方面,要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四项基本原则、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等不能变。另一方面:宪法要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在保持宪法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十六大提出的理论创新、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把近年来成熟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升华,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通过修宪,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

  我国的宪法修改方式: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借鉴美国的修宪方式,美国宪法制定于1787年,原文一直未变,经过18次修改共27条)
  1、宪法修改的内容:建议修改十四项,概括为九个要点:
  (1)“三个代表”入宪,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2)私有财产保护力度加大
  (3)非公经济地位提高
  (4)明确表明保护人权
  (5)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扩大
  (6)政治文明入宪
  (7)国家主席权力扩大
  (8)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国家目标
  (9)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2、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从地位看: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基础,是母法,一切法律和法规依据宪法制定。
  •从内容看:宪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和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修改有特殊的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由全国人大代表2/3以上多数通过。

  3、修宪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依照法定程序,把“三个代表”、“政治文明”、尊重和保护人权、私有财产的保护等十六大确立的重大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宪法根本大法的作用,对未来经济、政治和文化、法制建设的进程等方面将有深远的影响。

  修改宪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关知识】
  经济常识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宪法的修改有利于从根本大法上保障非公有制的地位。

  2、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把社会保障制度写进宪法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的稳定,体现了以人为本。

  3、把严格保护土地征用制度写进宪法,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落实党在农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4、加大保护私人财产的力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哲学常识: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宪法的发展与稳定。
  2、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3、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4、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坚持发展的观点。

  政治常识:
  1、中共中央自下而上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决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建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议案》,提交人大审议,全国人大审议《修正案议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依法执政、依宪治国。

  2、体现了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常设机关,决定权。

  3、体现了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权。

  4、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依法治国,修宪程序。通过法定程序,把执政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

  5、把保护人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政治文明写进宪法,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题例】
  1、今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中共中央提出的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载入宪法。
  这次宪法修改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原则的?

  答案
  (1)在我国,依法治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在这次修宪过程中,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首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并最终成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内容。

  (2)在我国,一切政党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立法机关严格依照立法程序立法。这次修宪,首先由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宪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宪法修正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把修改内容载入宪法。

  2、据报道,到2001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为2423万户,私营企业202.86万户,从业人员7477.4万人,注册资金21684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9675亿元。近10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1999年全国人大对宪法作出了重要修正,修正案明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学常识说明上述论断写入宪法的意义。

  答案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2)为政府管理个体私营经济提供法律依据。

  3、2002年12月,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请简要回答,为什么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

  答案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在国家所有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2)现行宪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树立宪法意识是实施宪法的首要环节;维护宪法权威,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职责。

  4、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修改宪法的建议,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依照法定程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对私有财产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
  (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6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修改宪法?(8分)

  答案
  (1)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通过全国人大作出决定,体现了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2分)修宪内容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分)全国人大严格按照立法程序修改宪法,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2分)宪法的修订,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实践决定认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和需要,现行宪法必须进行修改。(4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宪法的修改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4分)
  (若学生从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分析,可酌情给分,此问得分不超过8分)

Tags:热点分析,修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