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浅探课改下教学目标的确立

日期:2012-6-21 20:32 阅读:

一、国内外教学目标研究的情况

(一)、国内教学目标研究的情况

1、唐文中主编的《教学论》认为,在教学理论研究中,事实上,教学的基本任务可以从两条线索去理解:一条线索是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完成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去理解,那么,教学的任务就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几方面的任务;另一条线索是从教学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方面去理解,那么,教学的任务就应该包括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学生获得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几方面任务。

2、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认为,在对教学的一般目标进行确立时,可以从三个主要的维度展开:第一个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简称为德智体美劳;第二是通过教育教学所要形成的学生个性心理要素,包括知识、智能(智力、能力、创造力)、价值(理智的、道德的、审美的)、情意(情感、动机、态度、意志)和行为(动作技能、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第三个是各部分和各要素的发展水平。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上一世纪90年代乃至本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所以目前中国的教学目标可以归为三类,即认知目标、行为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国外教学目标研究的情况

  国外教学目标研究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以下几种较具代表性:

 1、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在他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2、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学生形成五种能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

 3、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认为,教学目标包括三部分的内容:①、教养任务。即“形成理论知识和该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技能技巧。”②、教育任务。即“教师应设法掌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各个基本方面: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和体育。”③、发展任务。即“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需要、兴趣等)。”

二、如何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教师应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与外显性、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教学目标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等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认为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定义教学目标。从广义上说,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以乐观主义的教学论为指导,以教和学为导向,以反馈矫正为机制,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体系。从狭义上说,教学目标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这一定义简明扼要,既反映了教学目标的特征,也揭示了教学目标与其它教学理论流派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确立的前提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它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程改革的可接受程度和成败。有学者提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基本要求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统一。科学的教学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人类自身,关注人的发展。一方面,既要立足现实,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着眼未来,有效地影响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既要考虑人发展的共性,又要考虑人发展的个性。

(三)、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

那么教学目标如何确立呢?有学者提出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需要评估模式与理性模式。需要评估模式是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系统阐述可供选择的教学目标;确定优先目标领域;确定学生的"需要";将优先目标化为待实施的计划。需要评估模式不仅仅用于确定针对现存问题而提出的教学目标,同时也用于确定人们对未来的某种期望。理性模式是由美国课程理论家R·R泰勒提出的。他认为,确定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应该参照三种事实来源:学习者、社会环境和学科专家。泰勒认为,教育的职能在于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教育都要对学习者本身进行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调查研究,从中确定较重要的学习内容,提出教学目标;再者,泰勒认为,还应该探究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领域的新发展及其对于当代生活的意义或功能。一般来说,理性模式倾向于把课程研制限制在"自上而下"的传统。

现代社会各种相互冲突的需求和多元教育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对外界的开放性或封闭性直接受到教育内部运行机制的制约。但是教学目标能否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起到核心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本身对外界开放性与敏感性的萃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确定将完成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固定,教学内容比较明确,而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哪些内容最为重要?哪种学习活动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怎样的教学计划最为有效?怎样对一节课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学目标为这些问题的回答确定了出发点。教学目标往往需要以具体的行为来体现,其陈述的内容大多是教师讲授或学生学习的具体技能、任务、内容和态度。故这种教学目标形式的主要功能是:指导教师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相关原有学习基础等。

         课堂水平上的教学目标,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1)目标陈述涉及预期的学习行为类型以及行为产生的条件。

(2)目标的陈述尽量做到有条理与具体,使得预期的行为或能力清晰、明确。

(3)目标具有层次性根据能力的不同,使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水平。

(4)目标的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能力发展的途径。

(5)目标的切实可行性,能够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Tags:浅探,课改,教学,标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