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浅谈课改中的几点认识

日期:2011-8-28 00:01 阅读:

                                                                                                                                                  浅谈课改中的几点认识

摘要:在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如下几点认识:1. 课堂形式与传统教学不同。2. 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3. 作业形式的改变。

关键词:课改  小学数学   学生   教师

陈鹤琴认为,儿童心理有7个特点:1.小孩子是好游戏的;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3.小孩子是好奇的;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5.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6.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7.小孩子是喜欢被称赞的。魏书生认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有的学生获得较多的机会,掌握了方法,便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有的学生遇到包办代替过多的教室,被剥夺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当然弱。陶行知说过:“人人多说小孩小,谁知小孩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

从诸多论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学生不是承装知识的容器;2.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地;3.学生需要老师的尊重;4.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于是课改势在必行,在开展“自然分材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  课堂形式与传统教学不同

传统教学普遍采用“秧田形”座位,学生全部面向讲台端坐,教师按照“创设情境”,“探索研究”,“同步练习”,“全课总结”几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几乎全由教师主导,学生作为接受者,作为承装知识的容器,由教师灌输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性。

现在的教学中,从课堂形式以及内容上都做了改变。首先从课堂形式上看,全班学生根据人数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负责人,即小组长。座位也由秧田形变为分散的小组座位,每个小组的墙上都有一块小黑板,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制作了学生的自学指导书。在自学中,学生可能提出较多的问题,因而先通过小组互帮初步解决那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然后将难题提交老师释疑。释疑结束,学生开始同步练习,再次进入解决问题阶段。在教学中教师的很多行为要由学生的问题来决定,只有等学生从自学等活动中提出问题后才能判断教授的走向。

这种课堂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成为教学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我对这种自然分材的教学方法还处在学习和探索的阶段,所以存在一些迷惑。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确实很先进,自己也能够接受,但就是到了课堂上有些环节不知道如何落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有时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给了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但是有的学生在合作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发现。还有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这就出现了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现象。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积极性很高,常常出现小组内成员争着展示,争着发言的情况。结果出现自己说自己的,完全没有倾听别人所提出的意见的现象,导致小组讨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纪律性差,如若教师放任不管,课堂会出现乱哄哄的局面,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要有一定的约束。另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引导。

三.  作业形式的改变

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设计好数学家庭作业,给学生提供富于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

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数学家庭作业还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做到“寓做作业于游戏中”。。比如像《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等报刊书籍中有很多数学童话故事(如“丁呱呱和他的伙伴们”、“八戒分桃”等)、数学游戏(如数学跳棋、抢“30”游戏、模拟购物等)、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如高斯求和、毕达哥拉斯定律等)。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它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自然分材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八个不同》熊川武

[2]《小学数学课改应把握的几点》阴翠红 

[3]《对小学数学课改的几点认识》张秀英

[4]《如何设计数学家庭作业》周春燕

 

 

Tags:浅谈,课改,中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