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浅议教师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的重要性

日期:2011-8-19 11:30 阅读:

    “教后感”是教师在上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它可以再现一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对于“教后感”,在教学生涯中我一路与它同行,已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学上的喜怒哀乐来源于它,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它,十年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财富也取自于它。
    “教后感”记录了我在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个起起落落,说起对它的灵感,就来源于现实生活:师生沟通;同事切磋;换位思考;自我反思。一路行来,“教后感”已成为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师生沟通,找准症结
    每上完一堂课,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一下,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甚于自己想半天。学生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老师,他们中的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对老师常常抱一种敬而远之的复杂心态,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又不敢说,生怕招来嘲笑。我在与他们进行课余的谈心之后,总能听到他们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老师,再讲慢一点,我会进步的。”“我自己做出了那道题。”“我认为与这节课有关的还有这么几个问题。”……学生的话似春风拂面,使我时时感受到为人师的喜悦;似警钟时时敲打着我,告诉我找准症结赶快弥补。经过长时间的沟通,我发现、感悟和收集到了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识、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二、同事切磋,互相学习
    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的处理方法往往不同,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会不同。因此,我平时注意多听同事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同事那里,我学到了不少自己讲课时涉及不到的问题。比如,同样执教《谈骨气》一文,同事举出了好多别出心裁且富有创新的问题:1、涉及骨气的成语、诗词、名言警句有哪些?2、你还能举出与骨气有关的人物及其事迹吗?3、你认为现在我们如何做才能算得上有骨气呢?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视线太窄了,教学内容不仅要涉及课内,还要引申到课外;不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有开放性问题的训练;不光是知识的吸收,还要有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后,我每上一堂课,总是先想一想如何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
    除了多听同事的课以外,还要多请同事听听自己的课,然后通过“意见交锋”和“思维碰撞”,以引发教学反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年长的听课,我则俯下身子,虚心求教,总会听到一些金玉良言;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则采用轻松的聊天方式,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说自己想说的东西,哪怕是三言两语,都会是肺腑之言,真话实话。
    三、换位思考,教学相长
    每备完一课,写完一节教案,我都静下心来,转向从学生的角度再去理解一下这堂课,这节教案,并时时提醒自己:自己就是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设想学生遇到每一个细节问题时的反应,尽量避免老师自我理解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偏差。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好,说明教师在这些地方教得不好,引导得不好。只有借助学生的眼光来反观教师自己,才容易捕捉到教学中的得与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教案由短到长,由浅入深,我的教学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并且在课堂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时学生们还可以当几回老师呢!我自己进步的同时,学生也进步了,我终于感悟出“教学相长”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四、自我反思,不断提高
    教后感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自我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带着这些“沉重”的反思,我及时处理与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收到了显着的效果。如:课堂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做法,及时记录下来并加以推广;对于教学中的疏漏之处,我也如实记录、分析、改正,督促自己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法;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时记录课堂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向学生提问时,学生再也不是忙于翻教材,寻找答案,而是思如泉涌,踊跃发言,做作业时也能独立完成,没有了抄袭现象。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是有了“困”,才有了教师们穷毕生之力,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也正是有了这种求索精神,才有了我与学生们共同登上知识殿堂的喜悦,才有了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百倍信心。学后有所思,教后有所感,我与“教后感”同行!

Tags:浅议,教师,完课,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