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顺应课改潮流,实现自我转变

日期:2011-5-11 20:33 阅读:

顺应课改潮流,实现自我转变

——湖北课改经验交流 

郭细林

受学校派遣,我很荣幸的参加了7月份市的新课改培训和8月份省级课改的培训,有幸瞻仰了人教版部分编辑和省内外一些教育界的名家大师的风范。通过这轮新课改培训,我受益匪浅。

一、课改是一股热潮,适者胜任:只可顺,不可逆。

课改是全球都在追求的精神。各国都在进行课改,我国的课改已经经历了九个年头,问题虽然不少,但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全国各地的课改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2010628日,法制晚报报道: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该标准是由华东师大编制并提交教育部的,领衔起草的人是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教师教育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涵盖了“教师标准、教师教育标准、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钟启泉教授认为,按照该标准,绝大多数教师是不合格的。现在中小学教师存在三大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教师仍偏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这可见目前的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重要问题。如果这个教师教育标准真的出台了,按这标准我们真的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吗?时代要求我们改变我们的观念。

早在2004年左右,北师大王策三教授的一篇《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指出新课改在实施中存在忽视知识教育的问题,掀起了教育界王策三及钟启泉的学术之争。随后钟启泉在《全球教育展望》发表《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价值观、知识教育观,以及新课程在继承与借鉴、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等四个维度,澄清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唯一的出路就是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同时,批驳了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敢于放弃陈旧、“发霉”的思想,宣告了凯洛夫教育学时代的已经终结,是“发霉的奶酪”。从当前教育中实施的情况来看,钟启泉之争代表着主流,是当前新课改实施的主要推动力量。(注:现行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只注重教师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动的知识建构。一种理论、认识不是由学生主动得出而是由老师自己灌输。)

全国的课改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的正在进行中,湖北的课改算上是较迟推行的,属于最后一轮课改区。我们的课改可以在借鉴其他省课改的经验教训,“他山之石,可以功玉”,使我们的课改更成功。在全国课改的浪潮中,我们需要积极转变我们教师角色,去适应新课改理念,不做被时代淘汰之人。

二、教师角色的几大转变

在新课改大潮中,我们要做时代的弄潮儿,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完成以下几大转变:

1、要转变我们教师的角色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单凭老师的知识传授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不再是教师一人说了算,教师除了应传递必要的知识外,更多的应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只有学会终身学习的人,才会在知识更新换代中适应形势的发展,才会让自己的知识不会落伍,也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的教学不排除学生发展的个性,主张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张扬学生个性,教育是“为了一切的学生”,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个两个社会精英,而要实行大众主义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对多样人才的需求。

教师角色的转变,还确实体现在对“师道尊严”观念的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韩愈《师说》笔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说学生不知,这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决定的权威。而新形势下,教师的绝对权威被打破,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师道尊严中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导师。在这个角色中,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辅导学生的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与学生走得近的老师,学生会把他当做他的良师益友,更愿意与这样的老师沟通,这样的老师在推行新课改方面就会更好的得到学生的合作支持。所以我们教师要实现自我的转变,把自己视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建立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讲授、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转变为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教学手段可以有讲授式、谈话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形式。在这次新课程教师培训会上,汉口铁中明道华老师的教学模式对我有较多的启示,明道华老师的2020式指的是:教师在一节内容里新课讲解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有20分钟以上。这样避免了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避免了填鸭式教学。但我觉得明老师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在教学中不能流于形式,要注意学生差异,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要统筹安排,要有目的性,要有层次性。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形式要服从于内容。也就是说不论教师的形式手段如何,关键是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切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3、教师要从“教教材”中转变为“用教材教”

传统教学中我们是把教材视为我们教学中的“圣经”,高考考纲是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在教学中关注教材中的每一知识点,黑体字部分我们教学中是特讲精讲,小字部分也是小心翼翼,生怕掉了一个知识点。在新课改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现行教学的唯一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课程标准,教材也是根据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所以我们要深研课标,不要轻易迷信权威,我们唯一的权威就是课程标准。只要我们能很好的把握课程标准,我们就能把握教学的方向。

我们用教材教,教材的编写依据是课标。所以教材在编写时与课标有出入或者编写上为照顾前后内容不重复,所以在内容上以相关链接的形式把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教师要注意整合教学,把教学内容按照课标要求重新设计。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切忌把老教材的内容过多的输给学生。有的老师在课后总是说时间不够,这节课没有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细想之下,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在讲课时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放,什么都要讲。殊不知我们老教材有很多的内容已经过时或不符合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上要善于取舍教学内容,一定要按课标要求来组织教学。

4、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

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很重要,但我们的教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把我们的经验告诉学生,如果这样只注重把已有经验传授给学生,这仍是传统的教学观,在新课程倡导者眼中这就是“发霉的奶酪”,这是过时的东西,在新课程要求中我们要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而不是仅仅知识与技能的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上我们教师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的动态,关注他们的成长。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学生平时学习时能否提出自己的问题等等,都可以作为过程与方法来考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忌生硬说教,生拉硬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到以知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真情的流露。

新课改的精神的落实,关键在我们教师观念的转变。在这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中青年教师一定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把握时机,超越自我,我们要做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师,时不我待,从现在做起,从第一节课做起,切实的转变自己。

最后,引用一句话作为我们的共勉:

用智慧砸碎枷锁,

让生命激活课堂。

Tags:顺应,课改,潮流,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