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探讨新课程改革中我国学校转型领导的策略

日期:2009-12-10 10:56 阅读:

        摘要:全文联系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学校领导所提出的挑战,提出借鉴转型领导理论,转变学校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行为,促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转型领导理论的基本视角 
   
  转型领导理论最初是由Bass在1985年的《领导与超越期望之绩效》一书中所构建。转型领导是领导者为组织构建愿景,并通过沟通、激发等方式,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获得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认可,变革组织原有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组织文化等,追求卓越的组织利益的过程。研究者一般把该理论划分为构建愿景、魅力影响、鼓舞激励、激发才智和个性关怀五个维度:愿景是由组织全体成员共同形成,具有引导与激励组织成员的未来情景的意象描绘,是促使组织成员工作的原动力。魅力影响是领导者运用魅力型影响力来实施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才智激发是领导者鼓励下属,对当前假设提出疑问,从新的角度看问题,用新方法革新性、创造性地重构问题、看待形势,强调采取行动前全面思考的重要性。激励鼓舞是指领导者向员工提供富有意义和挑战性工作的行为,唤起下属更大的努力和归属感。个别关怀要求领导者对下属的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并帮助下属开发出最大潜能。 
  转型领导通过引导成员超越个人利益,使成员在分享愿景和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工作的意义,对组织产生高度承诺,从外在动机转为内发的道德层面的动机,愿意付出巨大努力创造出超越期望的绩效。学校转型领导是运用转型领导理论来转变其领导方式和风格,进而引领学校转型的领导。学校领导者能否变革其基本理念,转变学校运行机制,塑造教师的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满足其高层次需要,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二、转型领导理论视角下的学校领导需求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旧有教育观念进行了大胆扬弃,总体上要求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学习的主动性,重视综合能力培养和以评价促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对学校领导者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校领导者对新课程愿景认识不足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改变以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包括知识教育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使其能在各种变化的环境中,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或满足于实现知识文化的“代际遗传”,而是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的再生系统。学校领导者对新课程改革的价值重视不够或错误认识,会表现出对改革进程缺乏前瞻眼光,直接导致改革决策能力不足。 
  (二)专注于权力性影响力,缺少团队互动 
  我国科层制教育领导体制下,学校领导者习惯于运用权力性影响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课程学习空间、教学习惯乃至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重新组织。教师如果能及时获得信息,会有一种自觉参与感,能够发挥更大的工作热情。国家将课程权力下发到学校后,学校领导者仅以权力影响力推行新课程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权力受损,不利于层级间的信息交流,教师的参与意识自然会下降,无法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和建议,最终会导致新课程改革中的失真现象。 
  (三)学校领导的团队动机内化意识淡薄 
  以往“交易式”的领导方式下,学校领导者通过给与教师物质奖励、晋升等外在诱因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新课程改革具有长期性,只通过外在动机激发不足以提供改革的长期动力。学校领导必须使整个团队的外在动机转化为成员的内在动机,提供稳定的改革动力。现阶段,我国领导更倾向于交易性的领导方式,对教师的内源性动机的激励重视不够。 
  基于上述分析,学校领导者在新课改中缺乏全局性的,和长远性的意识,与下属之间缺少信息互动,其自身魅力又不足以影响教师,迷恋通过行政权力、外在激励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种领导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需要借鉴转型领导理论转型学校领导。
 三、促进学校领导转型的策略 
   
  (一)实施愿景领导,科学决策 
  科特的一个著名观点是“领导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变革,经过权衡利弊从而确定变革的方向正是领导的核心所在”。学校领导应具有变革的战略眼光,并形成对新课程目标的科学认识,结合学校和变革对象的实际情况引导改革团队发展新课程远景。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有重大影响的复杂问题,学校领导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学校实际和教师在新课程开发中的心理,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学校领导还要具有充分的战略视野考虑到新课程改革在长远时期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二)发挥魅力影响,增强团队互动 
  学校领导者应凭借自身魅力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通过对教师鼓舞激励、激发才智,给予教师个性化的关怀等手段,培养教师积极的新课改态度。新课改中学校领导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关注自身的品格、能力、知识和情感的培养。品格因素是学校领导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改革主体的利益变动并引发矛盾,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才能更好的协调好这些关系。学校领导还应通过平等对话来突出教师主体的价值,互动中交流新课程改革的信息,通过合理的阐述使教师取得对新课改应有的了解,弄清是非利弊,逐步充实或更新他们工作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最终形成由新认知支撑的新态度,进而促使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氛围,增强凝聚力。 
  (三)构建组织愿景,激发团队内源性动机 
  动机内化是学校通过变革达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境界。学校领导需要创造条件,关注教师的需求、激发整个改革团队的改革动机,并使外在动机转化为内源性动机,形成推动组织发展的长远动力。“仅当被共享,愿景才是鲜活的”,学校领导者要同教师共同合作建立、发展新课程愿景,使教师参与新课程开发的设计过程中,从而使其具有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对新课程改革的使命产生认同并愿意为之而奋斗。学校领导者要善于对教师进行精神激励,激发他们的内在工作动机。学校领导通过为教师提供有意义并且具有挑战性的新课改工作,明确对他们的期望目标,向他们展示对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承诺,积极乐观的改革态度等方式,来充分激起教师的改革动力,培养团队精神。 
  借鉴转型领导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其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愿景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纪律规范的研究。应结合其它领导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依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学校领导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雯艳.转型领导、愿景变革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约瀚•科特(John P1Kotter).科特论变革[M].胡林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Tags:探讨,课程改革,我国,学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