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关于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日期:2009-6-4 10:17 阅读:

 论文摘要: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近几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在医疗实践中对疾病的确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医学教学上将微生物学及检验这门课程讲授好,如何使学生们尽快掌握检验的技能与技巧,适宜高速发展医学实践,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一、改进理论课讲授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1、教师备课 
   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形式上有所改变。目前,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在备课时要求教师除了以教材为蓝本,还要增添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并将相应的内容总结、整合贯通后成为其授课资料。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本学科新动向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以往教师讲授部分基本上是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以“填鸭式”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确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机械记忆。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被动地、机械地、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局面,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依赖心理的增强,积极主动思维的意识减弱,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结合以往的教学研究[2-6],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学导式、讨论式、问题式、研究式等,变“主讲”为“主导”,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开启学生的思维,收效甚佳。 
   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筛选,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引出多个相关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将其与基础理论联系起来,待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后,教师再进一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推断病人临床症状为何种微生物感染所致。反过来,又使同学们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讲授狂犬病病毒时,我们从典型的狂犬病病例的临床症状讲起,从而引出导致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后,提出以下问题:①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何?②致病性怎样?③传播途径有哪些?④微生物学检查法有哪些?⑤目前预防治疗措施有哪些?围绕这几个问题,启发同学从病毒生物学性状上,致病性、免疫性上推导临床表现,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步入临床学习打下坚定基础。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经常出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题目,这些题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学生只能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去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学生便更加积极地学习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敢于质疑的勇气得不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为此,我们将教师讲授的时间适当地压缩,强调学生的参与,在传授中我们将知识的脉络、知识的难点讲清楚,而不是全盘灌输,让他们围绕着老师提供的路线自主学习,自行思考,提出问题,教师释疑。 
  3、创新教学手段 
   以往,教师上课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特别是讲病原菌的形态学时,学生感到抽象、乏味,教学效果差。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录像等设备,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为一体,图文并茂,扩展了实验教学空间、效果,使狭小的实验室空间延伸到广阔、先进的“检验世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直观,突破了病原菌形态学这一难点。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普遍反映:记得住,学得活,效果好。 
   
   二、规范实验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实验课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达1:1.3。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教学大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是科研工作的主体,严谨认真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1、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 
   以前,每次实验都是由实验人员提前准备好了实验菌和培养基,学生实验时只管接种已知实验菌,培养好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对实验菌常出现的部位及临床标本的处理、鉴定程序、基本鉴定依据等都一无所知,因而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如在做细菌接种实验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培养基,熟悉培养基配制的环节,并用他们接种培养的细菌进行后续的实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并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2.1 建立统一的实验课带教标准 
   不同的老师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带教方法各有千秋,我们教研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课带教标准。全体老师在开新实验前,共同商议,对实验应达到的目的、重点、难点,实验的规范示教方法、操作流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都统一了标准。这样可以使每位教师的知识互补和渗透,去粗取精,以提高本门课的实验课教学质量。 
   2.2开展综合性实验 
   我们把一些独立的实验合并成一个大实验,如将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奈瑟菌鉴定检验实验合并,定为球菌的鉴定;将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细菌鉴定实验合并,定为肠道菌鉴定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学生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 
   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将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到医院采集标本,并进行标本的处理、分离培养和鉴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几次实验后,能更好的掌握临床标本的鉴定程序,并能自主处理标本、自主选择所需的培养基,为学生毕业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重视小结, 做到善始善终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知识正确性的过程。因此,实验后的小结既要有概括性又要有针对性。实验结束后认真组织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没有出现预期结果的实验,我们也要组织学生分析原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帮助。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飞速发展,为了使学生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医学教学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变换那些在教学中不相适应的内容和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了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实际技能,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满意效果。 

Tags:关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