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课程体会

日期:2005-5-8 20:07 作者:jojo 阅读:

新课程教学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初中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内容,同对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活动与探究”。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入新课

要上好一节课引入非常重要,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生疑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保护大气圈》这一节的内容时,我首先通过两幅〈月球漫画〉,一个人在月球上看书,在他边上用扩音喇叭放音乐他也听不到,另一个是月球在白天时热的直冒汗,而晚上时冻的发抖,画面生动有趣,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得出地球上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存在大气的缘故,从而展开新

二、转变观念,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扼杀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一本美国的教科书上有一句名言:“You hear,you forget;You see,you remember,you do,you learn”,这正是新教材所倡导的“作中学,玩中学”。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例如,对〈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的探究实验中,我不让学生看书本上的探究方法,要他们自己想出方法来验证表面颜色深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而表面颜色浅的物体的吸热本领弱,由此学生通过谈论得出了多种方法,在充分给于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他的做法中哪些细节还不规范,特别是对于控制变量法,学生经常会忽略一些变量,通过给他指正,使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该活动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脱离被动,更加主动地、认真地思考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探究活动中既有个体学习,也有小组学习,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再给以补充和完善。设计不足的同学及时改进,完成了本内容的学习目标。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会发挥出很大的潜力,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适当提示学生,但不可过度

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以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地学习。在探究实验结束时,并不急于小结,而是由学生总结得出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越学越能找到感觉。再如,在学习《四季和节气》这一节内容时,对于四季形成和太阳直射点有关,学生不容易掌握。我只点拨一点,要他们结合烤火的经验,看离火炉距离的远近的热度,再结合太阳直射点,学生很快就自己得出了结论。因此教师不要过度指导,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决定。真正地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教师自己要勇于探索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索,多思、多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这样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上实验室制造氧气这一节的内容,给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可以迅速反应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按教材上的说法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这就没法让学生理解催化剂的真正用途。此时,教师对出现此现象的各种推理都显得苍白无力。

1、故意提出问题:如果不加二氧化锰会不会有气体产生?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学生说会,有同学说不会。所以我不加催化剂二氧化锰,单单加热过氧化氢,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产生。那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呢?在学生的配合下我们用大试管代替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复燃(学生操作),教室里发出“哇”的惊叹声,此时披开被加热的试管口的单孔塞,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亦复燃。此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验证了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看看单单加热二氧化锰会不会有气体产生,通过实验可以看到没有气体产生。

3、该实验通过如此探究及改进具有如下的积极意义:①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放出氧气;②可直观地观察到气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很慢,对介绍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帮助;③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实验要科学、严谨、勇于探索,得出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推理和充分的证据。

五、适应新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述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做在座位上认真的听,很少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因此课堂纪律很好,很安静,但新课程的要求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与传统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冲突,所以针对这种教学特点,上课安安静静的教学气氛不利于学生学习新课程。当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难免有学生借着谈论之名谈论其他话题的现象,这就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控制住课堂气氛,对于偏题的学生要适时制止,要做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这也是教师要适应新课程要做好的一个方面,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Tags:新课程,课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