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

日期:2005-4-7 07:19 阅读:
 

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 “说、听、

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基础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而目前农村中学,尤其是初级中学在常规教研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 校内常规教研流于形式。

①开课质量仍有待提高。就石湫中学而言,每学期都有自己的教研活动安排,

要求是每人至少一到两节校级公开课。从开展情况看,一些教师把教研活动当作是应付检查,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2001~2004年,通过“说、听、评”市级课题2~3年的落实和研究,校内开课的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教师素质有了明显加强。但还未达到我校原先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比如课题研究层次性、学科特色还不够明显,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有效教研模式和策略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对“说、听、评”课题做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同时提升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更能规范教师的教研行为,更能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②评析不到位。各教研组虽按学校要求让每一位教师开课,但评析时,有的教师三言两语,有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大谈特谈,评析不到位或评不到点子上,无形中给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另外,教研组对教师们的评析意见未能及时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开课教师,不能让开课教师扬长避短。

2.校际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95年南京市倡导“课堂教学年”,狠抓教研活动起至今近10年,10年来,“课堂教学年”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县狠抓“理论学习与备课年”活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但从我校对参加教研活动反馈信息所作的分析看,校际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当前的教研活动尚未形成经验或模式,其理论缺乏指导性,其实验性

尚欠缺。

目前的常规教研局限于“听”,很少注重于“评”,常常忽略了“说”。同时各校开展常规教研模式不同,要求不一,这样就很难保证各校教研活动同时进步,同步提高。

(二)理论依据

1. 有效教学的需要。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 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模式的目的)
●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对每节课自己进行反思或者通过别人帮助反思。(课后评课)

●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注重说课)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模式,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走科研兴校之路,特提出本研究课题。

2. 校本研究理论的指导。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即研究者,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在职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校本教研强调团队精神和同伴互助,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从而为学校培植一种学术探讨与学术批评的文化;校本教研强调校长是学校教研、科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学研究的制度化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形成,成为校本教研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此,我校提出“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就是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

 

二、课题的界定

“说、听、评”是学校常规教研内容之一,即“说课、听课、评课”,而我校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出农村中学校本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学生的发展,构建学习型农村学校。其重点是如何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

①“说、听、评”教研模式中的“说”指说课。即开课教师将自己的上课意图、教学设计写成说课稿,面对所有听课教师解释和说明。“说课”的过程,是以教师对新课标、对教材的刻苦钻研为基础,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依据,并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等进行全面阐述的过程,是一项把教师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显现化并趋于理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

②“听”指参与者听课、开课者上课。即开课教师要按照自己的说课思路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变化上课思路,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听课教师则从学生课堂中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即学生的情绪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

③“评”指评课。即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对该课给予评价,评价时评课教师必须按评课反馈表进行书面评定。其重点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④“说、听、评”模式中三者之间的关系。“说、听、评”教研模式中的“说课”是基础,是为“上课”“听课”服务和准备的,“说课”是为了交代上课的理论依据,交代上课者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的理由,给听者即评者指明听课的方向。“上课”则是为了体现说课思路,共同发现教学中的个性或共性的问题。“评”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总结,是教师之间的反思、互动与交流。

由此可见,“说、听、评” 这个循环过程,不只是直线式的低层次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使教师教研行为自主化。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个性化教学。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提高农村中学常规教研实效。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出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模式,提高常规教研实效,全面提升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3.促使教研、科研一体化。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学校教研、科研有效整合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内容

1. 校本教研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各种有效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帮助教师实现从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及制度上的激励和保障。我们认为,在校本教研中,制度建设是关键,教师反思是起点,行动研究是途径,教师发展是根本,共同发展是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完善“说、听、评”的评价体系等系列制度文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建设。

2.继续研究和完善“说、听、评”常规教研操作模式。

通过继续研究和完善“说、听、评”常规教研操作模式,使常规教研规范

化、标准化、科学化。

“说课”的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3)对教材的处理

(二)目标的设定。1)目标的科学性(2)目标的分类、分层(3)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三)教法选择。1)教学结构及教学基本思路(2)重、难点突破方法(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4)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5)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四)学法指导。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2)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3)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应采用的学习方法

(五)作业设计。1)作业设计目标(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上课”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全面(2)教学目标具有可达成性

(二)教学内容。1)贯彻说课思路(2)按新课标、考纲要求处理教材(3)学科导向科学、准确(4)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教学方法。1)方法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得当(3)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4)容量得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

(四)教学功底。1)教学结构安排合理、严谨(2)语言准确、规范

3)能够驾御课堂

(五)教学效果。1)双基训练有效、得到巩固(2)学生思维活跃、认知到位

“评课”的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学科导向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  

(三)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四)知识点传授方法和技巧 

(五)学法指导及学生参与  

(六)教辅手段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  

(八)教学效果

3.形成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于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

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校本教研平台,促进和改革常规教研工作,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主动追求进步。利用结对帮扶、案例剖析和问题会诊等,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同伴互助。为教师搭建课案设计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反思交流平台,培植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持久开展,带动校本教研规范有序的发展。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和教师培训,建设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把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立体的、相济并蓄的校本教研体系,把学校的各种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探讨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以“课题促进研究,评价促进教学”为指导,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实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色,发展学生特长。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走出课

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欢快中学习;改变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获得充分的过程体验;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5. 探讨新课改理念下各学科教研实践模式。

以“说、听、评”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促使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及其他人员多方合作参与,有效构建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教研实践模式。建立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等,形成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师研讨和教师学习活动。探讨学科整体发展的课堂应用模式。确立专题研究项目和备课组子课题;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对“说、听、评”教研活动进行研究。

(一)、调查法:调查法将作为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在实施过程中将通过教师访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师生对“说、听、评”常规教研活动的意见与感受,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观察法: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各课题组成员仔细观察参与活动的教师对“说、听、评”活动的投入程度,(如表情、热情等)并深入课堂听课,进一步观察学生活动状态、教师教学实践,以此来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把握“说、听、评”教研活动的实效,以便及时找出利弊、优劣,进而加以改进、完善。

(三)、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组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参与“说、听、评”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提出意见,各教研组要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在下学期写出符合本教研组实际的“说、听、评”标准,在总结、归纳、分析教师个人、教研组及其它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更加贴近我校实际的“说、听、评”标准。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立项、申报阶段:

1、2004、7~9月,为课题立项、准备阶段。

2、2004、9~11月,为课题申报阶段。

在立项材料准备就绪之后,由教导处写出课题立项申请,报县教科室审批,教导处再根据县教科室审批意见修改立项报告,完善之后上报市教科所申请为省级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计划为2年,(2004、12~2006、12)具体步骤如下:

1、2004、12~2005、2为课题校内试验、求证阶段。步骤为:

①、2004、12,学习和认识阶段。

教导处组织教师对市级课题“说、听、评”的有关成果和理论进行学习,同时学习省级课题立项申请,领会其中的要义和操作要求。

②、2005、1~2,选科试验阶段。

在部分学科如数学语文学科中按照新的评价标准进行试验,在可行的前提下,再组织其他教研组按新的“说、听、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进行实践。

③、2005、1~2,分析、求证、总结阶段。

在经过各组试验和实践之后,教导处根据各教研组提供的材料和反馈意见,对“说、听、评”课题的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对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做进一步的分析、求证,在修改后再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2、2005、3~2006、3,为课题完善、校内推广阶段。具体步骤为:

 ①、2005、3~4,专家指导阶段。

一是学校按照“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程序开公开课演示,让县教研室领导观摩、评点;二是邀请教科室领导对“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进行审核。

②、2005、3~6,对外开放演示阶段。

部分教研组按“说、听、评”模式承担县级教研活动,向兄弟学校展

示“说、听、评”三环一体的教研模式,征求兄弟学校的看法和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③、2005、3~6,校内赛课阶段。

为了进一步演练“说、听、评”三环一体教研模式,主要学科按“说、听、评”模式在校内开课,同时赛课一节,以便达到熟练掌握“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④、2005、3~6,深化阶段。

各教研组在开展“说、听、评”教研模式的基础上,酝酿本组“说、听、评”的标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细化。

3、2005、9~2006、3为课题总结、提高阶段。具体步骤为;

①、2005、7~8,总结、提高阶段。

各教研组拟出本组“说、听、评”活动的新标准试行稿,按试行稿组织教研活动。

②、2005、10~2006、1,新标准实施阶段。

各组按新标准组织实施。

③、2006、1~3,阶段性成果总结阶段。

学校对“说、听、评”模式进一步总结、完善,形成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4、2006、4~2006、12,为课题结题、推广阶段。

①、2006、4~6,教师自行总结阶段。

全体教师结合自身体会,写成有关理论文章。

②、2006、7~10,准备结题阶段。

教导处准备结题材料,提供课题成果。

③、2006、11~12,结题阶段。

学校写成结题报告、材料自查,搞好结题工作,迎接市、县教科室结题。

七、课题研究对象

    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是石湫中学所有任课教师。

八、课题研究成果显示

(一)形成更规范的、具有各学科特点的“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模式。

(二)建立可行的、具有各学科特点的农村中学“说、听、评”三环一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三)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②、产出校内名师。③、提高市县校级公开课质量。

2、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3、力求学生在各类竞赛屡获佳绩。

(四)、提供典型课例。

(五)、形成可推广的课题结题报告或研究性报告。

九、课题研究条件

1、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肯定

本课题在先期的两、三实践中得到了市教科所、县教科室、县教研室领导的肯定,通过市级课题结题给予该课题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该课题踏踏实实,是一个关注校本、关注过程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同时表示给予该课题大力宣传和智力支持。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本课题在通过市级课题结题后,学校领导对该课题今后的转型、发展、深化十分关注,要求教导处总结经验,拟定立项申请,申报省级课题,进一步深化课题,巩固课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扩大课题的影响力,使课题真正被推广。

3、基础厚实、经验丰富

本课题经过2~3年的研究全校上下对“说、听、评”的操作程序和标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研究,课题组成员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对课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对课题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对课题做进一步研究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4、课题组成员素质强。

本课题研究成员13人,就年龄而言,平均35岁左右,精力旺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就业务而言,都是师范院校毕业,专业理论比较强,本科率达50%以上,其余的正在函授本科或自学本科,是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分管领导,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其中1人是县学科带头人,多人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十、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

学校拟投入1万元用于课题研究,大致用途如下:

1、形成理性材料及资料汇编约1000元。

2、课题组研究经费约5000元。

3、对教研组及教师个人研究成果奖2000元。

4、有关资料的编写、印刷、装订费用约1500元。

5、其他费用约500元。

附:课题研究成员

  长:洪福

副组长:赵    陈欣耘  张志君

  员:虞海青  王小国  俞同良  周跃宝  端义进 

刘春香  张东华  江克文  孙招凯

            

    石湫中学《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课题组

2005、3、26

 

 

 

 

Tags:新课改,实践,教研,校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