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探索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能力

日期:2005-3-31 16:07 阅读:
 

探索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也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增长点,势必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为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发展开辟新天地和新途径。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呢?本文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深刻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实质,夯实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传授”。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它具有突出学生主体性、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全员性等五个特征。显然,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给与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性活动的时空。因此,一些人主张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将活动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要介入,更不能干预学生的自主研究。有人甚至更为激进的试图将研究性学习完全变成自由化的学生的随意性活动。他们认为,教师的介入就以为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剥夺,只有采取不干预政策才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显然把研究性学习过于简单化或程序化,其结果可能会使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没有教师的点拨,学生的研究就可能蜕变为一种盲目行为。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们缺乏从事研究的经验,当学生面临困境需要帮助时,如果教师奉行不干涉政策而坐视不理,不但无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来讲也是一种失职。因此要想真正引导好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深刻学习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实质,走出认识误区,去学会扮演顾问、领路人、合作者的角色,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与学生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积极的姿态,有效的指导,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铺平道路。

二、 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内源性的,要与学生的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意味着学习是一种富含生命体验的活性。研究性课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对研究课题的探究实践中,亲历运用知识、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因此而获得深切的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避免原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惯性的干扰和影响,提前认真仔细的研究好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提炼出适合学生进行研究开发的知识项目,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 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质疑或点 拨的方式,精心设计课堂讨论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参 与活动和探究的手段和方式,精心研究组织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努力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角度,避免平淡刻板的讲授方法,尽力利用饱满的热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诙谐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比喻,赞扬欣赏或鼓励性的话语去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研究探究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做出别出心裁的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有效的评价,从而达到进一步激活学生智慧和思维的目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把握好自我角色的定位。在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帮助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渐进性的放手,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点拨指导下,逐步摆脱外在束缚,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也就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逐渐从教学中“抽身而退”,从而实现由不得不教到不需要教的无为而治的高尚境界,而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就在这种放与不放之间逐渐得到提高和加强。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时,在指明用氯酸钾制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后,可让学生对二氧化锰在制氧气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讨论结果,自我设计试验去验证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并给与学生充分的物质准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去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己去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概括知识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活动者、参与者,始终扮演着课堂主人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积极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和平台

学习环境的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显著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多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即使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今天,课堂教学因为其地位的特殊性也无法实现全部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数是倍受学生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社区生活等问题,学习强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全体学生置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背景、场所、媒体和方式。化学第二课堂因为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因此更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开发要求。使学生在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多向沟通和接触中,认识世界,了解现实,体验人生,丰富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把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和主要阵地,认真设计好第二课堂开展的内容和方式,认真组织好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和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生活、社会、科技、环境的紧密结合,从中获取收获的喜悦和应用的乐趣。如在讲完《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节以后,可让学生就学校或村庄周围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自我设计调查方案,小组或群体参与调查活动,并根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就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解决的措施。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不但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拓宽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认同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不断加强教师自身业务素养,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智力储备

 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空间宽阔,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往往超出了教师擅长的领域。因此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这应是每一名新世纪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和必备的品质。要真正搞好研究性学习,教师一要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时刻关注教育前沿的变化和动态,时刻把自己置于学习的氛围中,不断丰富、充实、完善、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到观念上不落后。二要不断吸纳新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但要时刻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和趋势,还要时刻关注与化学相关学科,比如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发展动态,时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技、生活、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和举措,时刻更新和充实自己,做到知识上不落后。三要不断研究提高化学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手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完善,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把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争做专家性、学者性的教师,做到方法上不落后。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我坚信,如果我们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不断去探索、尝试,不断去实践、总结、提高,研究性学习一定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Tags:探索,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