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堂实录

日期:2004-6-28 18:59 作者:zhyk130 阅读: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①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描述,获取有用信息,通过对水稻生产情况和湄南河平

原人们的生活情况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立起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③能运用所学方法,剖析教师提供的,或者其它类似的案例,确立因地制宜,合

理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重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难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

          突破点:从自然与人文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的生活特色。

教学过程: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有许多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和丘陵,各地的气候也千差万别。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各地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会有很大的差别。下面,我有一些图片,你能不能说出下列图片中的房屋样式可能是哪一个地区或民族居住的房屋?

(出示PPT:1-3)

(学生判断,期间要求学生用语言或者图示的形式来描述自己家乡的房屋样式)

    最后一幅是哪里居民特有的建筑物呢?有同学已从书本中看出了,这是湄南河平原人们的房屋。这与我们傣族所居住的吊脚楼相差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通过学习今天的内容来得出结论。

    下面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湄南河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这一课,来分析一下,气候、地理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一节课以大家自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学习为主。

师: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PPT:4 “学习目标”)

师:对于湄南河平原大家都不熟悉,老师找到了一小段录像,请大家观看,了解一下湄南河平原的特点。

(播放《湄南河平原》录像)

师:看了这段录像,老师注意到了这么几个问题:⒈湄南河平原的气候特点;⒉湄南河平原的建筑特色;⒊湄南河平原主要农作物。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这几点。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研究环节,我会发给大家一个学习工作单,要求大家用几分钟时间把工作单完成。以下是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出示:PPT:5 “学习任务”)

(简述学习任务,学习看书自习,联系工作单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走动指导学习)

师:自学结束,下面请大家设计几个问题,在周围四个同学当中进行讨论,把一时不能解答问题写下来,等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解答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来讲一下,你想请教大家的问题。

生:学生1:为什么当地居民会建造悬空架设的吊脚式房屋?

学生2:湄南河平原上主要居住的是哪一人种?

学生3:湄南河平原密集的人口分布与农业生产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4:湄南河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异同点。

第一问题:

学生甲:湄南河平原的高温多雨,水份充足,如果不会吊脚楼形式的房屋东西容易受潮。

学生乙:由于高温多雨,那里的树木、竹子长的很快,可以就地取材,建造这种吊脚楼

形式的房屋。

学生丙:由于高温多雨,如果雨下得太多了,容易发洪水,吊脚楼高出地面,可以减

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学生笑)

第二个问题:

师:南亚地区与东亚地区的主要人种是什么?

生:南亚地区是白色人种,东亚地区是黄色人种。

师: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一个地区的主要的人种会以白色或黄色人种为主,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去考证过,下课以后,我们再去仔细的考察一下。这位同学的这个问题提的相当的好。

第三个问题:

学生甲:因为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主要是人力生产为主,所以密集的人口分布能够促进当地水稻生产的发展。

第四个问题:

学生甲: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湄南河平原是热带季风气候,因此相比之下湄南河平原更加的高温多雨。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水网密布,运动土壤肥沃,都有利于水稻生产。

(学生没有能够继续回答)

师: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同学能够进行回答,没有了的话,我们暂时先放一下,说不定等到会儿就会有新的答案。

师:刚才的讨论大家已经颇有收获了,下面我将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大家可以讨论刚才留下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来请教大家。这是我对大家在这一次讨论的要求。

(出示PPT 6:“协作学习”)

(学生讨论问题,相互印证)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我们想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地会形成团结互助,关爱弱者,共度难关”的民俗民风?

学生甲:因为那里的大量灌渠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协作完成,因此形成团结互助,关爱弱者,共度难关的民俗民风。

学生乙:因为当地人口分布密集,农业生产也需要团结,如果不团结就会一盘散沙,对谁都没有好处。

学生丙:因为当地的人心地善良,淳朴,良心好。(学生大笑)

学生:我们想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湄南河平原的人们主要使用人力而不是机械,使用机械劳作不是可以快一点吗?”

学生甲:因为当地经济贫困,人口众多密集,主要靠种植水稻来发展经济,但又不庞大,所以买大量机械。

学生乙:因为当地主要水路,船又小,因而大的机器设备运不进来。(学生大笑。师:这位同学可能是刚才在录像中看到了泰国的小船,因而会有这种想法吧!)

学生丙:因为当地人口众多,大家可以一起去种植,不需要太多的机器设备。否则会有农民因无地可种而失业。(学生又笑)

学生丁:可能是因为当地土地比较湿滑,不适合使用机器。

     (马上有同学反对,“湄南河平原的环境与我们家乡的差不多,为何我们可以用,而那里却不可以用呢?”)

师:(补充)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形成的主要依靠人力这一传统的生产方式,当然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依靠机器来提高劳动效率了。

回过头来,我们对上一次讨论过程中留下的问题又可以这样回答: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湄南河平原的不同点还在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靠机器设备,而湄南河平原还是以人力为主。

学生: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地的人们只种植水稻而不种其它的东西?”

学生甲: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种植与生产。

师:大家想一下,这个地方除了水稻以外,可不可能不种其它东西?

学生:(集体)不可能。

师:所以这位同学问的问题不是太适当,如果有这样问就好了,“为什么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而不种其它的东西?”

学生:书本中说“这里的房屋呈现出了现代化的特色”,那么会是什么样的房屋呢?

学生甲:我想不是跟原来一样的,只是材料是会发生变化,会使用其它的如砖头等东西。

学生乙:会变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学生丙:我反对第二位同学的发言,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雨,太潮湿了,底下几层肯定不能住人。

学生丁:我认为房屋的样式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高楼大厦,但是底下几层肯定不能住人,因为当地太潮湿了。

师:以上是大家的问题,我现在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请大家看下面这一段录像,请大家分析一下,泰国的这一礼仪与当地的生产有什么样的联系。

(播放“春耕礼”录像)

学生:由于当地主要的农业生产是水稻生产,因而众会崇尚“谷神”“稻母”,祈求神灵保佑。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都与两个内容有关“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和“当地的水稻生产”再加上“人们的生产特点”,那么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的有关系呢?

下面,请同学相互之间作简单讨论,然后我们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甲:当地气候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产,而他们的祖先也是种植水稻,留下了崇拜神灵的习俗。当地人口众多,而生产落后,因而经济贫困落后。

学生乙:当地气候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产,水稻生产以人力为主,需要大量人口,所以形成了当地人口聚集的特点,种出来的水稻,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来到时这里居住。

学生丁:因为在生产过程,需要协作劳动,所以形成了当地民风、民俗。

师:学习今天的这些内容,我们要学着云分析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在课后去完成“学习工作单(二)”

(课堂小结:找出自己在这节课当中的收获。评选本节课最有价值的问题,发言最积极的同学等。)

师:宣布下课。(师生告别)

Tags:稻作文化的印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