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依据心理发展规律,实施靶向教学

日期:2013-3-18 11:12 阅读:

       小学高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明显艰巨,学习压力陡然加大,学习活动内容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由于个体的差异,他们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这些表现在学习生活中明显的显现出来,使教学便变得复杂起来。

一、    心理发展方面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能够根据内在的规则、使用抽象的符号来解决一些问题,对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开始有所察觉。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深入,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简单决策。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意识,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

        然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相比较,虽然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求知欲发展很快, 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自制力显著下降,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偏慢。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学习方面:

        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时期,学习负担比低年纪年级重,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相对增多,而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也比以前高,要求听说读写背。他们中学习优秀的,思维灵活,回答问题积极,如果老师没有让他们表现,他们则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行动上往往高高在上,喜欢独来独往。大多数中等生表现为默默无为,课上表情黯淡,学习以应付为主;活动上则人云亦云,一呼百应,缺少主见。少数后进生课上小动作、鬼脸不断,交头接耳、抓耳挠腮比比皆是,他们的目的,往往以引起别人的反感,老师的发怒为快,而内心则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课下更是惹是生非,东抓一把、西抓一下;学习作业抛在脑后,或是找不到书本、作业本,或是一面做作业,一面边想其他的事,潦草完成。

三、应对措施

       从心理发展规律方向上,他们既然能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就采取性格相近的学生为活动团体,在学习、劳动、卫生、体育、文艺等方面集中活动,共同评价。这样,他们间彼此互相谦让,互相交流,毫不吞吞吐吐,忸怩做作,性格更加向阳光方面发展。

        从学习作业上,对中等生、后进生,要求他们做到:课上认真听讲,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积极发言,交流主动真诚;每天放学后把按老师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当作头等大事,到了该做作业的时间,随时停止别的活动——甚至有趣味的活动,立刻开始完成作业;在生活上发生不得已改变的情况下,主动调整自己的时间,以保证作业仍然能够按时完成;做作业时,按一定的顺序、集中精力去认真完成作业。

       从生活上,在家里,要求家长应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自主空间,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应督促他们亲自去做,父母不能大加干涉。在学校里,老师应该培养他们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做到遇事不能总依赖别人,培养他们独立意识。

        从评价上,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分数是学习成绩的“代表”,好的分数就代表好的学习成绩,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人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其次,要让他们理解,只有努力学习才会取得好的分数,并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地取得好的分数。再有,还应当让他们明白,学生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的,学习是自己的社会义务。当然,也要告诉他,对分数高低完全不在意,或是总是拿自己的分数与不如自己的同学去比,也是不对的。最后,还要特别注意教育他们,对得好分数的同学要尊重,不要嫉妒,要向他们学习;对分数不佳的同学不要讥讽,而要设法帮助他。

四、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

孙顺德,12岁,调皮淘气,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有多动症的征兆。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母亲是外地人,说话、行为与本地人差距较大,与邻里亲属等交往较少;父亲做生意,很少顾及家里,与孩子接触较少。因此,孩子成了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她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原因分析: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交往开始的,父亲较少的照顾与母亲的闭塞交往,使他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爸爸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成绩也有所提高。
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总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征,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活泼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学有所用。
Tags:依据,心理,发展,规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