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教育切莫靠”吓唬“

日期:2005-12-18 22:07 作者:changkeyi 阅读:

教育切莫靠“吓唬”

生活中“吓唬”现象司空见惯:孩子哇哇大哭,妈妈怎么哄劝都无济于事,于是就吓唬道:快别哭了,再哭就叫护士阿姨给你打针。孩子立刻就吓得不敢吭声了,可是当孩子一看到打针,那“发疯”般的哭喊、扭打、逃跑的场面实在是刻骨铭心。孩子学习不认真或者学习差,教师和家长就会说:“现在本科生都没人要,考不上好大学就只能在家呆着。”使许多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前景暗淡,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弃学。

据报道:德阳市一家心理咨询中心两年来对德阳几所学校的4000余名中学生调查发现:5%—7%的中学生已患上情绪障碍症,情绪障碍症主要发生在15岁左右的中学生群。而造成这种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家长和老师爱“吓唬”学生。据该中心心理医生先生介绍,情绪障碍症是在现代学生群中新出现的一种心理疾病,只要很小的诱因,就会引发疾病,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局面。  

案例一  当代健康报》报道:记者接到一位6岁小姑娘的母亲打来的电话。母亲在电话中焦虑地说,自己的孩子好像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她非常苦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原来,这位小姑娘从小就非常调皮,很少服从家长的管教。一次,她在院子里吃饭,上蹿下跳,家长怎么给她说她就是不安分。于是,姥姥就吓唬她说:你再不吃饭,小心饭里掉进壁虎屎!壁虎屎有毒,没有颜色看不出来,吃了眼睛就瞎了!小姑娘听了害怕了,虽然把饭吃了,可是以后无论碰什么东西都问妈妈,那上面有没有壁虎屎呀。大人说没有,她还反驳:壁虎屎没有颜色,你又看不出来。这两天,我的眼睛好像看不清楚了,是不是吃了壁虎屎呀?还有一次,小姑娘因为调皮吃鱼卡住了嗓子,大人生气批评了她几句。以后,她就总觉得自己嗓子不舒服,老是闹着要去医院。可到了医院,医生告诉小姑娘,她的嗓子没有问题,可是她就是不信,经常咳嗽个没完。

案例二  德阳市区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没洗澡就上床睡觉,其母亲只说了句:你生活能力这样差,以后怎么找钱吃饭?该学生竟歇斯底里地跳起来,乱吼乱砸东西,家长也阻止不了他的疯狂举动,只好把他捆绑在床上,而他则一直嚎叫到早晨7点晕厥过去。此后,就变得沉默不语直到现在。

案例三  一名做水果生意的姓李的家长经常对其13岁孩子说,没文化只有做“下贱的职业”,每分钱都是噙着泪水挣来的等等,结果弄得孩子留下一封“生活既然这么难不如趁早死去”的遗书自杀,虽然未遂,但此后孩子只能一直在精神卫生中心里呆着。

毋庸置疑,“吓唬”不是教育的灵丹妙药。它会给孩子心理和精神上造成创伤,甚至发展成为现代中学生普遍潜伏的一种心理疾病。

1、吓唬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不安全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神经尚未发育完全,如果用强烈的刺激或是经常性的吓唬,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胆小怕事,对一些异样的东西非常惧怕,许多孩子夜里经常做恶梦,睡不稳,很多都是吓唬造成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失去安全感,变得胆小怯懦,从而不能独立行动,处处依赖成人的保护。

2、吓唬对孩子的个性和智能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愉快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受威胁的环境里,就会导致性格发展上的不健全,要么性格孤僻,要么行为异常。对一些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产生害怕和抵触心理,甚至不能与同伴们进行正常的交往,长大以后很容易形成内向、保守、孤僻的性格。同时,在紧张、压抑环境中的孩子其学习效率降低,智力发展受到限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深受吓唬危害的孩子会把这种错误方法施加于他人,造成恶性循环。经常受到吓唬的孩子,在长大懂事后知道这是不真实的事情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孩子也学会了以不诚实和狡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用欺骗和恫吓来对待他人。在学生中相互吓唬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专家认为,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发奋学习,采取夸大生存竞争压力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使得本来学习压力就已很大的学生还要承受未来的压力,这是形成中学生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呼吁,给学生灌输人生体验要得法。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不能把沉重的社会竞争压力传给学生。父母和教师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耐心说服、循循善诱的原则,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暂时忘却当时的苦恼和无理要求,这样来培养孩子健康的个性。千万不要因恐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请记住一位早期教育专家的话: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Tags:教育,切莫,吓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