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克服学生心理顽疾

日期:2005-11-23 15:16 阅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克服学生心理顽疾

常山县钳口初中    凌江宏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设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特别是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防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学生的心理顽疾,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心理健康    学生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前提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作为一名班主任,也深刻的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支、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觉得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情绪方面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与人相处融洽;当其情绪烦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1.2  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1.3  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1.4  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制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

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金华的徐某因难以忍受母亲的唠叨和苛刻的要求,尽然用榔头亲手打死自己的母亲,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呢?

二、懂得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准备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

2.1  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另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交流,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开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展望、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如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2.3  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乏辩别能力,一味模仿,造成学生的非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三、对症下药,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是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 

3.1  教师应当是一名心理医生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认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作用。比如:

3.1.1  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3.1.2  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一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全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3.1.3  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更加行之有效,比如让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一周与老师交流一次,让学生把悄悄话和知心话都倾诉出来,与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敛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了这个悸动的阶段。

此外,这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3.2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笔者对本校4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的教育孩子,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 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3.3  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4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到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街心  理训练、心理指导,而且,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乏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等,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指导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水平是一件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产生巨大影响的大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成长为有体又有魄的健康少年。

 

 

参考资料:

胡寅生:《中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宋月丽:《学校教育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2

王归华:《班主任与德育》,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6.10

Tags:心理,加强,健康教育,克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