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

日期:2011-11-21 11:14 阅读:

        北京7月1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温家宝在会议上讲话。李克强主持会议。
  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胡锦涛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五是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
  胡锦涛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完善绩效考核,发扬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温家宝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他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他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第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第二,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职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争取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第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第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要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各级政府都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保障高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取消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克服行政化倾向。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的平等法律地位。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办好师范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特别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和落实好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绩效工资等政策,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中国高等教育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其标志有两条:一是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即将颁布实施,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件,对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和新的阶段,我们召开“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融合”的高层论坛,意义重大。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教育部和高教司的领导下,我国高校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又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在新阶段,在即将颁布的《纲要》中,把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因此,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素质教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 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第3条中明确规定实施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写进了法律,表明由一种政府倡导的行为转变为了国家意志。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2010年《纲要》中把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
  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列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求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
  今天,我们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在贯彻和落实《纲要》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有责任把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度,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站在贯彻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上认识和理解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深刻认识和理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二 在更大力度上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钱学森之问”,“现在我们还没有哪所学校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钱学森曾向温总理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二是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钱学森很有信心地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温总理回答说:“我们要超过发达国家,就要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上下功夫;就要重视教学的综合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针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大成智慧教育”的构想,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科学和哲学结合起来培养和教育学生。钱学森曾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经过前段时间的大改革、大发展,初步扭转了专业面过窄、重理轻文以及人文教育过弱的状况,今后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能否在更大力度上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在一个创新型人才的身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往往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南大学与同学们的谈话中,特别转述了他会见钱学森先生时钱老的一些想法,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学生们说:学理工科的学生也要学点文学艺术,激发创造灵感,提高人文素养;学文科的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三 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目前,是不是到了加快研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时候了?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2006年4月,我在华中科技大学“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会议上曾讲过,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可不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当时用了“可不可以”的语气,现在看来,有许多同志都认为,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理念,其中蕴涵了中国优秀的丰富的文化传统,具有中国特色,并且文化素质教育自开展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成效显著。那么,除了素质教育,还有没有其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总结提炼呢?我想,是不是到了深入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的校长、特别是资深校长,我们的教育研究专家们,应该把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的大学不仅要出人才、出科研成果,也应当出教育思想、出办学理念、出教育理论。过几十年以后,我想我们的后来人,特别是后来的教育工作者、研究专家、教育家就会更多地去追忆、去了解、去学习、去讨论你在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念上的贡献;也包括你所领导的大学在这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
  我一直在思索,现在是否已经到了系统地研究、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时候了。没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使我们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大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目前,我们已经提出了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口号,是不是也到了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时候了?
  因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创新,正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任务。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教授2007年12月22日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 8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中曾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新观念、新探索、新趋势最初都体现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上,都萌发于当时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强国。这句话讲得很确切,所以,我们今天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要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我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在学习借鉴国际成熟、成功经验的同时,一定要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民族特性的独特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凝练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最终形成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许多国家都在借鉴学习别国先进理念后,探索出了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美国在吸收了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走上了美国的道路;德国也走上了有别于法国、英国的道路;日本的教育虽然吸收美国、欧洲教育的许多经验,但是仍有自己的道路。
  此次论坛以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为主题,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方法、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南开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天津市教育工委、南开大学为此次论坛成功举办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嘉宾及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Tags:素质教育,高层次,推进,人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