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成功素质教育”的成功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

日期:2011-11-21 11:13 阅读:

        摘要:“成功素质教育”之所以能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就是由于它有许多理论创新,尤其是提出和实践了“非专业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从素质教育理论层面上证明了其积极意义,从大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取得成功来看,也足以证明强调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评析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有明确和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成功素质教育”这一词条,其内涵有诸多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就是成功地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级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作品的见解,即由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以下称《赵著》)的见解。该作品在公开出版后就受到高教界一些知名专家,如周满生、周文斌、陈金明、陶梅生等教授的好评,他们的评议共同特点就是指出了《赵著》成功素质教育中“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性质和作用。诸项评价关键词就在于《赵著》中提出和强调了“非专业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而使其成为得到较大成功的教学成果。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专业素质教育”而言的,因为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作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四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成长”、“成人”的德、智、体、美等基础素质,而大学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之上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这里“高级”和“高素质”的人才必定具有特定的“专门性”素质,既是“专门”的,则其教育的特性尤其是在社会高度分工的条件下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特点;又因为是“高级”的人才,其教育性质是具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所以,其培养目标是在“成长”、“成人”的基础上具有更高层次的“成才”、“成功”的要求,这就要同时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即“非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是指人们为追求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优秀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以及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品格和专业观念等。而“非专业素质”是指不具备专业特性,但对人的成功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有时甚至是起到决定作用的素质。它是对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综合素质的提法,包括五大体系即观念(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拼搏、创新等特征)、品格(志向、胆识、心态、意志、性格等)、知识(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种知识)、能力(如思维、创新、预见、适应、应变、沟通、协调等能力)、方法(主要指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在这五大素质体系中,观念是核心,品格是关键,知识是基础,能力和方法是重要方面。这五项素质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非专业素质体系,又与专业素质相辅相成综合构成为一个具有更高层次性的成功素质体系。这两大类素质结构的教育活动,就是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对这两者予以同等重视、同步推进,就构成《赵著》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特色内容。
  “非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之所以能成为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要义”和作为实践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这可以从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予以认识。
  首先从大学素质教育的理论层面上来看这一概念的积极意义。一是把大学素质教育的素质目标明确化和具体化。成功素质教育跳出了大学培养目标应是“专才”教育还是“通才”教育之争,既肯定了当代大学应当以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从而肯定专业素质的定向,又必须为了适应时代急剧变迁的形势,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通达权变”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通才性”的素质,并相应地统称为“非专业素质”的教育。把这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素质培养目标具体化和明确化,即“成功素质教育”,而不是空泛的“综合素质”教育。二是非专业素质概念的提出使“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从而有别于其它也具有明确素质培养目标的“创新素质教育”和“理性素质教育”。任何“创新”和“理性”的素质其最终效果都是以达到“成功”为目的,而且这种素质性质的本身也是一种“通才性”的“非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之一。同时,《赵著》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比起不使用非专业素质概念而只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规划为起点,就业能力为落脚点”的“应用性”的成功素质教育,以及所谓“三成”(成人、成才、成功)教育模式的理念具有更深的理论性。三是“非专业素质”的提出,使“成功素质教育”的概念体现出是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成果,因为非专业素质是对应于专业素质,从而把“素质”形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含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要素的“素质结构”,使它既区别又吸取心理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育学中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之说;既区别也吸取了管理学中几种人性理论的假说,从而成功地构成为一门新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新内容。其次,通过大学生离开大学融入社会的实践过程所取得成功的绩效来反观,足以证明强调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足以证明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性。成功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的优秀素质,在这四项成功中,前两者是属于“现实”的,而后两者往往起到决定作用。从字面上看,“非专业素质”只是在“某些”“领域”或“阶段”和“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方面,而不是泛指在所有方面。问题正是在于这“某些”处于“关键”的时刻和地点。例如两个具有同样专业素质水平的大学生应聘求职,但甲成功,乙失败。用人方测评两人专业水平差不多,但甲长于言辞表达和沟通,故用甲而不用乙;又如某医疗器材公司招聘,甲毕业于工科院校、懂机电而不懂医疗,某乙毕业于医学专业,知医疗而不知机电,但所求岗位都需要改行。结果在求职中,用人单位却选用甲而不选用乙,理由认为甲有“某些研究和分析能力”和“学习的意愿”,认为“进了公司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以上两例表明,在人才市场的平等竞争中,在关键的时刻和地点,非专业素质的强弱起到了关键作用。“非专业素质”对于大学生毕业后,或在就业后的创业成功其作用更大,因为非专业素质越高,就越易发现新的机会或能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素质,而且还取决于环境和机遇。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知识经济时代,需求市场变动较大,知识经济的环境变化层出不穷,而个人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快就会老化,原有的专业技能如果闲置就会变得陈旧无用。因此,只有属于非专业素质范畴的应变、沟通、协调、选择等观念性、品格性和方法性素质越强,就越易得到成功的机会,这就是在“创业成功”中非专业素质所起到的“更为关键”的作用所在。由此可见,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大学期间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和必要,乃是高等教育适应新的“三个面向”(时代、社会、市场)的需要,不适应新的“三个面向”的高等教育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成功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和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Tags:成功,素质教育,非专业,概念,提出